绿脓杆菌英文解释翻译、绿脓杆菌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Bacillus aeruginosus; Bacillus pyocyaneus; Bacterium aeruginosum
Bacterium pyocyaneum; blue pus organism; blue-pus bacillus
Mlicrococcus pyocyaneu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seudomonas pyocyanea
分词翻译:
绿脓的英语翻译:
【医】 green pus
杆菌的英语翻译:
bacili
【医】 bacilli; bacillo-; bacteria; rod bacteria
专业解析
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如土壤、水体)和医院环境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名称源于其典型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表现:
-
名称释义与形态特征
- “绿脓”:指该菌在培养基上产生的特征性蓝绿色水溶性色素(绿脓素,pyocyanin),感染部位(如脓液)也可能呈现蓝绿色。这是其最直观的识别特征之一。
- “杆菌”:指其形态为直或微弯的杆状细菌。
- 英文名解析:
- Pseudomonas:源自希腊语,“pseudo-”意为“假的”,“-monas”意为“单位”,指早期误认为其是单细胞生物。
- aeruginosa:源自拉丁语,意为“铜绿”或“生铜锈的”,形象描述了其产生的蓝绿色色素。
-
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
绿脓杆菌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内在耐药性,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尤其对免疫缺陷患者、烧伤患者、使用呼吸机或留置导管患者威胁巨大。它能引起多种感染:
- 医院获得性感染:如肺炎(尤其呼吸机相关)、尿路感染(与导尿管相关)、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手术部位感染等。
- 社区感染:如外耳炎(“游泳耳”)、角膜炎(与隐形眼镜或外伤相关)、皮肤软组织感染(如热水浴毛囊炎、烧伤创面感染)。
- 慢性感染:是囊性纤维化患者肺部慢性感染和恶化的主要病原体。
-
耐药性与临床挑战
绿脓杆菌以其多重耐药性著称。其耐药机制复杂,包括低外膜通透性、主动外排泵、产生灭活酶(如β-内酰胺酶)、生物膜形成能力等。它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出的“重点耐药病原体”之一(优先级1:关键),迫切需要研发新抗生素。
权威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绿脓杆菌(学名: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以下是其核心特征的综合说明:
一、基本特性
-
形态与生理
呈细长杆状(约1.3-3.0微米),单端鞭毛使其具有运动性,可产生绿色水溶性色素(绿脓素),感染后脓液呈典型绿色。
-
分布与生存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水体、空气)及人体皮肤、肠道、呼吸道等部位,属于条件致病菌,通常在免疫力低下时引发感染。
二、致病性与感染
-
易感人群
常见于烧伤患者、术后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者,以及接受侵入性医疗操作(如气管切开、导尿管留置)的人群。
-
感染类型
- 局部感染:伤口化脓、中耳炎、角膜溃疡等,脓液呈绿色。
- 全身感染:败血症、肺炎、脑膜炎,严重时可致中毒性休克或器官坏死。
-
致病机制
通过外毒素A(抑制宿主蛋白质合成)、内毒素(引发炎症反应)及多种酶(如弹力蛋白酶破坏组织)导致病变。
三、治疗与预防
-
耐药性挑战
对多数抗生素天然耐药,需通过药敏试验选择药物,常用方案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联合氨基糖苷类(如妥布霉素)。
-
预防措施
- 严格医疗器械消毒,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 高危患者可考虑接种疫苗(尚处研究阶段)。
四、补充说明
- 命名来源:因感染后脓液呈绿色得名,其色素由绿脓素和荧光素组成。
- 公共卫生意义: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占院内获得性肺炎的10%-20%。
如需更详细临床案例或药物选择建议,可参考、5、12等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