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铝(Aluminum)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3的金属元素,符号为Al,在汉英词典中对应英文词汇“aluminum”(美式)或“aluminium”(英式)。以下是其详细释义及权威解释:
定义与词源
铝是一种银白色轻金属,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和硅。其英文名“aluminum”源自拉丁语“alumen”,意为“明矾”,因早期从明矾中提取该元素得名(参考《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物理与化学性质
铝密度低(2.7 g/cm³),熔点660.32°C,沸点2519°C,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耐腐蚀性。常温下在空气中形成氧化铝保护膜,化学符号为Al,原子量26.98(来源《美国化学学会元素周期表》)。
应用领域
铝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如飞机机身)、建筑(铝合金门窗)、包装(易拉罐)及电力传输(导线)。其轻质高强度的特性使其成为现代工业关键材料(引自《大英百科全书》铝条目)。
补充说明
铝在自然界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工业上通过电解氧化铝(Al₂O₃)生产。其回收利用率高达90%,是可持续材料代表之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数据)。
铝(Aluminium)是一种金属元素,元素符号为Al,原子序数13,属于ⅢA族。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物理特性
铝呈银白色,质地轻且坚韧,密度为2.7g/cm³(约为钢的1/3),熔点660℃,沸点2327℃。具有优良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常用于制造电缆、散热器等。
化学特性
铝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氧化膜(Al₂O₃),使其具备耐腐蚀性。但铝粉在高温下可剧烈燃烧,发出白色火焰。
工业与科技
广泛用于飞机、火箭、船舶等结构材料,以及高压电缆。其轻量化特性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领域也至关重要。
日常生活
日用铝制品(如器皿)常被称为“钢精”,因表面氧化处理呈现银灰色。
如需进一步了解铝的化学式或工业加工方法,可参考相关专业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