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殖吸虫属英文解释翻译、并殖吸虫属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Mesogonimus; Paragonimus
分词翻译:
并的英语翻译:
combine; equally
殖的英语翻译:
breed; multiply
吸虫的英语翻译:
【医】 fluke; fluke worm; trematode
属的英语翻译:
belong to; category; dependents; genus; subordinate to
【医】 genera; genus; group; herd
专业解析
并殖吸虫属(Paragonimus)是吸虫纲(Trematoda)中一类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其拉丁学名源自希腊语“para”(旁)和“gonimos”(生殖腺),指成虫生殖腺并列分布的形态特征。该属包含50余个物种,其中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是典型致病种,引发人类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
分类与形态特征
在分类学中,并殖吸虫属隶属于斜睾目(Plagiorchiida)。成虫呈卵圆形,体长7-16 mm,体表覆有皮棘,两个分叶状睾丸并列于虫体后1/3处,卵巢位于睾丸前方。虫卵呈金黄色,椭圆形,具明显卵盖,大小约80×50 μm。
宿主与生命周期
-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瘤拟黑螺),第二中间宿主为甲壳类(如溪蟹、蝲蛄);
- 终宿主:人类、猫科动物及犬科动物通过生食含囊蚴的甲壳类感染;
- 传播途径:囊蚴在宿主小肠脱囊,幼虫穿透肠壁经腹腔移行至肺部发育为成虫。
致病性与诊断
肺吸虫病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及咯血,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慢性感染可导致肺部纤维化或脑部异位寄生。诊断方法包括:
- 病原学检查:痰液或粪便镜检虫卵;
- 血清学检测: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
- 影像学:胸部X线显示多房性囊状阴影。
防治与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吡喹酮(Praziquantel)为一线治疗药物,剂量为75 mg/kg/d,分3次口服。预防措施包括避免生食淡水甲壳类、加强水源管理及中间宿主控制。
(注:参考资料来源于美国CDC寄生虫病指南、NCBI Taxonomy数据库及WHO治疗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并殖吸虫属(学名:Paragonimus)是吸虫纲复殖目并殖科的一类寄生虫,俗称肺吸虫。以下从分类、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及分布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1.分类与基本特征
- 分类地位:属于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吸虫纲(Trematoda)→复殖目→并殖科。
- 命名来源:因成虫的卵巢与子宫左右并列,以及睾丸左右并列而得名。
2.形态特征
- 成虫:虫体呈椭圆形,长7.5~12毫米,宽4~6毫米,体表有尖刀形棘状结构。口吸盘与腹吸盘大小相近,卵巢分叶状,睾丸呈管状分枝,并列于虫体后端。
- 虫卵:金黄色,椭圆形且不对称,卵壳厚薄不均,大小约(80~118)×(48~60)微米。
3.生活史
- 宿主与发育阶段:
- 终宿主:犬、猫、鼠等哺乳动物及人类,成虫寄生于肺部。
-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短钩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溪蟹、蝲蛄等甲壳类。
- 感染途径:人类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溪蟹、蝲蛄而感染,囊蚴在肠道发育为童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最终移行至肺部成熟。
4.致病性与疾病
- 致病机制:童虫和成虫在人体内移行可造成组织机械性损伤,虫体代谢产物引发免疫反应。
- 临床表现:
- 急性期:腹痛、胸痛、低热等;
- 慢性期:咳嗽、咳铁锈色痰(典型症状)、咯血,可能并发胸水、皮下包块或脑部病变。
- 诊断:痰液或粪便中检出虫卵,免疫学检测(如ELISA)辅助诊断。
5.分布与流行
- 全球分布:主要流行于东亚(中国、朝鲜、日本等),欧洲、非洲、美洲也有少数病例。
- 中国情况:20多个省区有分布,包括浙江、福建、黑龙江等,以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为主要致病种。
6.防治措施
- 预防:避免生食淡水蟹、蝲蛄,加强水源管理。
- 治疗:常用药物为吡喹酮,重症需手术清除病灶。
以上内容综合了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及临床医学信息,权威来源包括百科文献及医学研究。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