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路径报头英文解释翻译、路径报头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route header

分词翻译:

路径的英语翻译:

method; path; route; way
【计】 path
【化】 path
【医】 pathway

报头的英语翻译:

masthead of a newspaper; nameplate
【计】 herder

专业解析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路径报头"更准确的专业术语为路由头部 (Routing Header),它是IPv6协议中定义的一种扩展头部,主要用于控制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传输路径。其核心功能是为数据包指定一条并非由常规路由协议决定的、包含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的特定传输路径。

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功能与目的:

    • 源路由:允许数据包的发送方(源节点)显式地指定数据包在到达最终目的地之前必须经过的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路由器或主机)。这与传统路由(由沿途路由器根据路由表动态决定下一跳)不同。
    • 特定应用场景:主要用于移动IPv6(确保数据包能到达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某些网络诊断工具(如追踪路径的扩展)、或需要绕过特定网络路径的场景(尽管后者可能因安全原因受限)。
  2. 结构与类型:

    • 路由头部位于IPv6基本头部之后,在传输层头部(如TCP、UDP)之前。
    • 它包含一个路由类型字段和一个剩余段数字段。
    • 路由类型:定义了路由头部的具体格式和语义。最常见的是:
      • Type 0 (RH0):曾是最初定义的源路由头部。但由于其设计缺陷可能被用于放大攻击(如“路由头部攻击”),已在RFC 5095中被废弃,现代IPv6实现不再支持或处理它。
      • Type 2 (RH2):这是当前唯一被允许使用的路由头部类型,专门为移动IPv6设计。它只包含一个中间地址(即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用于将数据包路由到移动节点当前的位置。
    • 剩余段数:指示在到达最终目的地之前,路由头部中列出的地址还有多少个需要访问。
    • 地址列表:根据路由类型不同,包含一个或多个IPv6地址。对于RH2,只有一个地址。
  3. 工作原理:

    1. 源节点构造IPv6数据包,设置目的地址为路由路径上的第一个中间节点(对于RH2,目的地址是移动节点的归属地址)。
    2. 在扩展头部中添加路由头部(如RH2),其中包含最终目的地址(对于RH2,是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或下一个中间节点地址列表。
    3. 数据包被发送到目的地址(第一个中间节点)。
    4. 该节点处理路由头部:减少“剩余段数”,将路由头部中的下一个地址(或最终地址)交换到IPv6基本头部的目的地址字段中,并将原目的地址(自己)放入路由头部地址列表的相应位置(或移除)。
    5. 数据包被转发到新的目的地址(下一个中间节点或最终目的地)。
    6. 此过程重复,直到“剩余段数”为零,此时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即为最终目的地,路由头部被移除,数据包被传递给上层协议处理。
  4. 重要性与应用:

    • 移动IPv6的核心组件:RH2是实现移动IPv6无缝切换的关键机制,确保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包能正确路由到移动节点当前所在的网络位置(转交地址)。
    • 网络诊断:特定类型(非RH0)的路由头部可用于更复杂的路径追踪或测试。
    • 策略路由:理论上可用于实现基于策略的特定路径选择,但实际中因安全限制和复杂性较少使用。
  5. 安全考虑:

    • 由于历史原因(RH0的安全漏洞),路由头部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现代IPv6协议栈默认只处理类型2(RH2),并可能对其他类型进行丢弃或忽略处理。

权威参考来源:

  1. RFC 8200 -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Specification:IPv6的核心标准文档,定义了基本头部和扩展头部(包括路由头部)的概念框架。

    (链接:https://tools.ietf.org/html/rfc8200)

  2. RFC 5095 - Deprecation of Type 0 Routing Headers in IPv6:正式废弃了不安全的Type 0路由头部(RH0)。

    (链接:https://tools.ietf.org/html/rfc5095)

  3. RFC 6275 - Mobility Support in IPv6:定义了移动IPv6协议,其中详细说明了Type 2路由头部(RH2)的作用和工作机制。

    (链接:https://tools.ietf.org/html/rfc6275)

  4. IANA - IPv6 Routing Types:互联网号码分配机构维护的官方注册表,列出了所有已定义和保留的路由头部类型及其状态(如Type 0为Deprecated, Type 2为 Current)。

    (链接:https://www.iana.org/assignments/ipv6-parameters/ipv6-parameters.xhtml#ipv6-parameters-3)

网络扩展解释

“路径报头”这一表述在常规网络协议术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对网络协议报头中路径相关字段的统称。结合上下文和搜索结果,可作如下解释:

  1. 基础定义
    在计算机网络中,“报头”是数据包或帧的起始部分,包含元数据和控制信息。若涉及“路径”,通常指报头中与数据传输路径相关的字段,例如:

    • 源地址与目标地址:用于标识数据包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位置(如IP报头中的源IP和目标IP)。
    • 路由信息:某些协议(如IPv6的路由扩展头)会携带中间节点的路径指令,控制数据包经过的特定路由节点。
    • TTL(生存时间):限制数据包经过的跳数,避免无限循环。
  2. 可能的场景关联

    • 在IP协议中,路径控制主要依赖路由表,但报头中的地址和TTL字段直接影响路径选择。
    • 专用路由协议(如OSPF、BGP)的报头可能包含更详细的路径信息,但这类协议通常独立于传输层报头。
  3. 术语使用建议
    若“路径报头”出现在具体技术文档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指代对象。例如:

    • 可能指HTTP请求头中的Path字段(如HTTP/2协议中的伪头字段)。
    • 或指自定义协议中用于路径标识的报头部分。

建议:若为学术或工程场景,需具体说明协议类型(如TCP/IP、HTTP等),以便更精准解释相关字段功能。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