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egg capsule; oocyst
卵袋(luǎn dài)是昆虫学领域的专业术语,指某些昆虫(如蟑螂、螳螂等)雌性个体产卵时形成的保护性囊状结构。其英文对应词为ootheca(复数:oothecae),源自希腊语 ōon(卵)与 thēkē(容器)。以下为详细解析:
形态结构
卵袋呈坚硬胶囊状,多由雌性昆虫分泌的蛋白质泡沫凝固而成,内部包裹多枚卵粒。例如螳螂的卵袋呈泡沫海绵状,蟑螂卵袋则为革质鞘壳 。
生物学功能
提供物理防护(防天敌、机械损伤)与微环境调控(保湿、保温),确保胚胎发育安全。蟑螂卵袋可抵御-6°C低温,螳螂卵袋则能隔绝雨水侵蚀 。
昆虫种类 | 卵袋形态 | 卵粒数量 | 孵化周期 |
---|---|---|---|
螳螂 | 黄褐色泡沫块 | 50-400枚 | 3-6个月 |
蟑螂(蜚蠊) | 深褐色豆荚状革质鞘 | 16-40枚 | 1-2个月 |
草蛉 | 丝柄附着型绿色小球体 | 20-30枚 | 5-10天 |
中文"卵袋"强调袋状容器的形态特征,而英文"ootheca"更侧重卵的储存功能。在医学语境中需注意与"卵巢囊肿"(ovarian cyst)等术语区分,避免歧义 。
注: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词典链接,本文来源均引自专业出版物与学术机构。建议通过高校图书馆访问《中国昆虫大图鉴》或《Encyclopedia of Entomology》获取进一步图解。
“卵袋”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生物学/动物学含义
指某些动物体内用于保护卵或胚胎的结构,常见于袋鼠、蜥蜴、寡毛纲(如蚯蚓)等动物。例如:
二、人体部位(俚语/詈词)
作为民间俗语,指男性阴囊,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或粗俗表达。例如:
使用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