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Lippmann's capillary electrometer
【医】 Prunus salicina Lindl; Prunus triflora Roxb.
general; universal
graceful; prolonged
family name; surname
【电】 capillcry electrometer
李普曼氏毛细管静电计(Lippmann capillary electrometer)是19世纪末由法国物理学家加布里埃尔·李普曼(Gabriel Lippmann)发明的精密静电测量装置。该仪器基于毛细管现象与静电相互作用原理,主要用于测量微小电势差或电荷量,其核心结构包括汞柱、电解液和玻璃毛细管。当电势变化时,汞与电解液接触面的表面张力发生改变,导致汞柱在毛细管中的高度产生可观测位移,通过标定刻度实现定量分析。
这一设备在早期电化学和生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被用于记录神经电信号及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李普曼因发明该装置及相关表面电现象研究,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代文献中,其原理仍被视作接触角测量技术和界面电化学研究的先驱。
权威参考资料:
李普曼氏毛细管静电计(Lippmann capillary electrometer)是法国物理学家加布里埃尔·李普曼(Gabriel Jonas Lippmann)于1875年发明的一种高灵敏度静电测量仪器。以下从结构、原理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该仪器采用U型毛细玻璃管设计,管中装有两种介质:上半部分为透光的硫酸溶液,下半部分为不透光的水银(汞)。两者均为电的良导体。当电流通过时,水银柱因电势差产生上下移动,通过后方的匀速感光底片记录移动轨迹,形成波形图像。其灵敏度可达千分之一伏特(毫伏级),远超同时代其他仪器。
“静电计”泛指测量电荷量的仪器,而“李普曼氏”特指其毛细管结构设计。现代静电计多基于数字技术,但该装置在电生理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静电计通用原理,可参考物理学实验手册或医学仪器发展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