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podemialgia
away; independent of; leave; off; part from; without
【医】 a-; ab-; ana-; ap-; apo-; de-; des-; e-; ex-
a school of thought; a specialist in certain field; family; home; tame
【法】 home
addiction; hobby; weakness for
【医】 craving; habit; impulsion
"离家癖"是中文特有的心理学相关表述,指个体反复出现无法抑制的、冲动性的离家出走行为或强烈离家欲望的心理倾向。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进行解释:
离家癖(Lí jiā pǐ)
指个体长期、反复产生脱离家庭环境或常住地的冲动行为,常伴随逃避现实压力、寻求刺激或心理宣泄的需求。该行为非由客观原因(如工作、求学)驱动,而源于内在心理冲突。英语可译为"Dromomania"(病理性漫游癖)或"Compulsive Wanderlust"(强迫性漫游冲动),但需注意英语更倾向使用临床术语如"Impulsive Escapism"(冲动性逃避行为)描述类似现象。
行为表现: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未直接收录"离家癖",但将"癖"释为"长期形成的嗜好","离家"指"离开家庭"。组合含义可理解为"长期形成的离家嗜好"(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
《牛津英语词典》(OED):
对应概念"Dromomania"定义为"病理性漫游冲动,常见于解离性障碍患者",属19世纪精神病学术语(来源: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
《心理学汉英词典》:
建议译作"Pathological Home-leaving Tendency"(病理性离家倾向),强调其与适应不良行为的关联(来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术语库)。
国际疾病分类(ICD-11)将类似行为归类为:
表现为突发性无目的离家、自我身份混乱(来源:世界卫生组织ICD-11编码库)。
该词折射中国家庭文化中的特殊现象:
“离家癖”是一个由“离家”和“癖”组合而成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两部分分析:
基本定义
“离家”指离开家庭或居住地,“癖”表示长期形成的习惯或偏好()。因此,“离家癖”可理解为对离开家庭环境产生持续性心理依赖或行为倾向,可能表现为频繁离家、难以长期居留某处等。
词源与使用场景
相关延伸
“癖”在汉语中既可指代习惯性行为(如洁癖),也可指中医中的病理概念(如体内积块)()。若从医学角度推测,“离家癖”可能被类比为一种难以自控的行为模式,但需专业诊断确认。
注意:该词使用频率较低,建议在正式场合使用时提供具体解释,或替换为更通用的表达(如“离家倾向”“漫游癖”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