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r grudges
"记恨"是现代汉语中表示负面情感的特有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对他人的过失或冒犯长期怀怨,在汉英词典视角下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语义内涵 该词由"记"(记住)与"恨"(怨恨)复合构成,强调记忆与负面情感的持续性结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定义为"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心存怨恨",牛津大学出版社《汉英大词典》译为"harbor resentment",突出情感的内隐性与持久性特征。
二、语用差异 相较于英语中"grudge"侧重具体事件引发的怨恨,"记恨"在汉语语境中更强调心理过程的持续性。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指出,该词常与时间状语"多年/一直"搭配,如"为小事记恨半辈子",展现汉语文化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度。
三、文化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汉语情态动词研究》揭示,该词反映儒家文化"以直报怨"伦理观,即不提倡但承认怨恨存在的合理性。对比佛教"放下执念"理念,形成独特的汉语言情感表达体系。
权威参考资料:
“记恨”是一个汉语动词,表示因过去的矛盾、伤害或不满而对某人或某事长期怀有怨恨情绪,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色彩。
核心含义
指将他人对自己的冒犯、伤害或矛盾深藏于心,难以释怀,并持续产生怨恨心理。例如:“她因童年被误解的经历,一直记恨父母。”
词性结构
情感程度
比“生气”“不满”更强烈,但弱于“仇恨”。多用于人际关系中的长期负面情绪,如朋友背叛、家庭矛盾等。
近义词与反义词
若长期记恨可能影响心理健康,可通过沟通、换位思考或寻求专业帮助化解情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