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outer cuticle
afterwards; continue; follow; succeed; then
hair; issue; send out; deliver; utter; develop; discover
【医】 capilli; capillus; crinis; crinis capitis; hair; Mit.; pili; pilo-
pilus; thrix; trich-; tricho-
glair; glaze
【化】 enamel; glaze
【医】 cuticle; cuticula; peristroma
继发性釉护膜(Secondary Enamel Cuticle),在牙科组织学中特指牙齿萌出后,覆盖在牙釉质表面的一层薄而透明的有机薄膜。其英文对应术语为 "Secondary Enamel Cuticle" 或 "Afibrillar Cementum"。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定义与形成
继发性釉护膜是在牙齿发育后期,牙冠完全形成并突破牙龈组织(萌出)后,由牙根表面的上皮细胞(如缩余釉上皮)或结合上皮分泌形成的一层无细胞、无纤维的均质有机层。它直接覆盖在牙釉质表面,位于牙釉质与牙龈组织之间。
组织学特征
这层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糖蛋白组成,结构致密,不含胶原纤维(因此也被称为无纤维性牙骨质)。在显微镜下观察,它呈现为一条薄而均匀的嗜酸性线条,紧贴釉质表面。
功能与意义
临床相关性
继发性釉护膜是牙周组织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整性对于维持牙龈附着的稳定性和预防牙周病的发生具有基础性作用。在牙周治疗中,理解其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维护龈牙结合区的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
继发性釉护膜是牙齿表面釉护膜的外层结构,属于牙釉质表面的保护性薄膜。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与结构 继发性釉护膜与内层的原发性釉护膜共同构成釉护膜(又称釉小皮)。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这层膜呈现透明薄膜状,直接覆盖于牙釉质表面。
覆盖范围与功能扩展 最初仅覆盖牙釉质,但随着牙齿发育及结合上皮(牙龈与牙齿连接处的组织)附着位置的变化,继发性釉护膜的覆盖范围扩展至牙骨质表面。因此,部分学者认为“牙护膜”或“牙小皮”是更准确的名称。
功能特性
相关术语 英文对应为“outer cuticle”,在医学文献中常与“原发性釉护膜”(内层)并列提及。
总结来看,继发性釉护膜不仅是牙齿结构的组成部分,还在口腔健康中扮演动态保护角色,其覆盖范围变化和功能复杂性体现了牙体组织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关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