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性电位英文解释翻译、激发性电位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evoked potential
分词翻译:
激发的英语翻译:
arouse; excitate; explode; inspire; set off; stimulate; wake; waken
【化】 excitation
【医】 provocation
【经】 motivate
电位的英语翻译:
【医】 potential
专业解析
激发性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的汉英词典释义
一、中文定义与解释
激发性电位指神经元突触后膜在神经递质(如谷氨酸)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时,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短暂升高(如从-70mV升至-65mV)。若多个EPSP叠加达到阈值(约-55mV),则触发动作电位,实现神经信号传递。
二、英文对应术语解析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 Excitatory(激发性):促进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特性。
- Postsynaptic(突触后):发生在信号接收神经元(突触后细胞)的电位变化。
- Potential(电位):跨膜电压的瞬时改变,具有幅度小(通常<1mV)、衰减快(毫秒级)的特点。
三、核心机制与生理意义
- 离子通道机制
兴奋性递质(如谷氨酸)结合突触后膜AMPA受体,打开钠离子通道,引发局部去极化。该过程为电化学梯度驱动的被动扩散,无需能量消耗。
- 信号整合功能
单个EPSP不足以激发动作电位,但多个EPSP在时间(快速连续刺激)或空间(多突触输入)上叠加,可达到阈值并触发神经冲动。此特性是神经网络信息处理的基础。
四、应用场景示例
- 学习与记忆:海马区神经元通过EPSP的长期增强(LTP)实现突触可塑性,巩固记忆。
- 神经疾病机制:阿尔茨海默病中淀粉样蛋白沉积会抑制EPSP,导致突触传递功能障碍。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 Kandel, E. R., et al.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6th ed.), McGraw-Hill.
- Purves, D., et al. Neuroscience (6th ed.), Sinauer Associates.
- NIH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NINDS), "Synaptic Transmission Overview."
-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Synaptic plasticity in learning and memory mechanisms."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搜索结果的综合信息,“激发电位”的正确表述应为激发电位或第一激发电位,而非“激发性电位”。以下是详细解释:
1.激发电位(Excitation Potential)
定义:将原子中的一个外层电子从基态(最低能量状态)激发到激发态所需的能量,通常以电子伏特(eV)为单位表示。
物理含义:
- 当电子吸收外界能量(如通过碰撞、光子吸收等)后,会从基态跃迁到更高能级的激发态。这一过程中所需的最低能量即为激发电位。
- 激发电位的大小反映了原子能级间的能量差。
2.基态与激发态的区别
- 基态:电子处于原子核周围的最低能级轨道,此时原子能量最低且最稳定。
- 激发态:电子吸收能量后跃迁到更高能级,但尚未脱离原子(未电离)的状态。激发态原子能量较高且不稳定,通常会通过释放光子等方式返回基态。
3.第一激发电位(First Excitation Potential)
定义:特指将原子的第一个外层电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即最低的激发态能级)所需的能量对应的电位差。
意义:
- 它是原子能级跃迁中最基本的能量阈值,常用于光谱分析和原子物理实验。
- 例如,在弗兰克-赫兹实验中,通过测量电子与原子的碰撞能量,可验证原子分立能级的存在,并测定第一激发电位。
4.相关扩展
- 离子的激发电位:若被激发的是离子而非中性原子,所需能量称为离子的激发电位。
- 单位与计算:1电子伏特(eV)等于一个电子通过1伏特电势差加速所获得的能量,公式为:
$$
1, text{eV} = 1.602 times 10^{-19}, text{J}
$$
激发电位是原子或离子中电子能级跃迁的关键参数,第一激发电位则是这一概念在最低激发态下的具体应用。如需更完整的定义或实验案例,可参考物理教材或相关学术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