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ollarette; corona ciliaris; zona ciliaris
睫状区(Ciliary Zone)是眼球解剖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环形区域。其核心定义与功能如下:
睫状区位于虹膜外围,呈环带状,内含睫状肌(Ciliary Muscle)和睫状突(Ciliary Processes)。该区域连接虹膜与脉络膜,是房水分泌和晶状体调节的关键部位。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眼科学》教材(第9版),解剖学章节。
调节焦距
睫状肌通过收缩与舒张改变晶状体曲率,实现视近物与远物的焦距调节(即“调节反射”)。
来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眼科解剖数据库。
房水分泌
睫状突上皮细胞分泌房水,维持眼内压及营养供应。房水循环障碍可导致青光眼。
来源:英国眼科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房水动力学研究综述。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视力障碍全球报告》临床指南附录。
中文 | 英文 | 定义 |
---|---|---|
睫状区 | Ciliary Zone | 虹膜根部至脉络膜边缘的环形区域 |
睫状肌 | Ciliary Muscle | 控制晶状体形状的平滑肌 |
睫状突 | Ciliary Processes | 分泌房水的绒毛状结构 |
睫状沟 | Ciliary Sulcus | 睫状区前缘的凹槽,用于固定人工晶体 |
来源:国际眼科理事会(ICO)《眼科术语标准词典》。
根据搜索结果显示,“睫状区”是一个解剖学相关的中文术语,对应的英文翻译主要有以下几种:
collarette
该词常用于描述虹膜边缘的环状结构(即虹膜睫状区),是虹膜与睫状体交界处的生理标志。
corona ciliaris
拉丁语术语,直译为“睫状冠”,通常指睫状体前部的环状区域,与晶状体悬韧带的附着有关。
zona ciliaris
同样为拉丁语术语,意为“睫状带”,可能指睫状体表面的分区结构,参与房水分泌和调节晶状体曲度。
功能补充:
睫状区的主要功能可能与调节眼球焦距、房水生成及维持眼内压相关。例如,睫状体的肌肉收缩可改变晶状体形状,实现视远视近调节。
注意:由于搜索结果来自低权威性网页,建议通过专业医学词典(如《道兰氏医学词典》)或解剖图谱进一步确认术语的具体应用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