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转"是会计与财务管理领域中的重要术语,指将某一会计期间未使用完毕的余额或项目进度转移到后续期间继续使用的过程。其英文对应词为"carry forward"或"carryover",在实务操作中根据具体语境存在细微差异:
会计处理维度
在预算管理中,结转指财政年度结束时将未支用预算额度保留至下一年度继续使用。例如政府部门未执行完毕的专项资金,经审批后可依《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进行跨年度结转。国际会计准则IAS 1第74条则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递延项目,以明确权责发生制的结转原则。
项目管理场景
科研经费管理中,结转特指课题未完成阶段允许保留资金继续使用的制度。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项目结题后结余资金可结转2年内使用,该项规定参考了美国NSF的Grant Policy Manual第VI章资金管理条款。
税务处理规范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明确企业亏损准予向后结转5年,这一制度设计与美国IRS税务法典第172条中的Net Operating Loss (NOL) carryforward制度具有相似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通过IAS 12所得税准则规范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结转确认标准。
权威参考资料:
结转是会计学中的专业术语,指在会计期末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的操作,主要作用是实现财务数据的准确归集和连续性记录。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概念
结转(Carry-over)是会计期末结账时,将某一会计科目的发生额或余额转移到同一科目或另一科目的过程。例如:将“生产成本”结转到“库存商品”,或期末将“收入”“费用”结转到“本年利润”。
核心目的
月末结转
年末结转
生产型企业: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将当月生产成本结转为库存商品成本)
利润结转: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将收入结转至利润科目)
通过上述操作,会计人员能清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并为后续财务分析提供数据基础。如需更具体案例或分录规则,可参考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