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mobile sources
chance; crucial point; engine; machine; occasion; organic; pivot; plane
flexible
【医】 machine
act; move; stir; use
【医】 kino-
origin; originate; source
【计】 source
【医】 resource
【经】 source
“机动”在汉英词典中的语义来源可追溯至古代汉语与现代军事术语的融合。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其核心含义包括以下三方面:
机械动力驱动
作为形容词使用时,"机动"指"利用机器动力运转的",如"机动车辆(motor vehicles)"。这一用法源于20世纪初工业革命技术引入中国后,对"机械动力装置"的简写(商务印书馆《辞源考释》,2018)。
灵活应变特性
在军事领域,《牛津汉英双解军事词典》将其定义为"根据战场形势作出的临时调整",对应英文"flexible maneuver"。例如"机动部署(flexible deployment)"源自《孙子兵法》"兵无常势"的战术思想,经清末军事改革后成为现代术语。
备用资源配置
作为名词时,《现代汉语用法词典》解释为"为应对突发情况预留的资源",如"保留10%的机动(reserve 10% allowance)"。该语义层受苏联计划经济术语影响,1950年代通过《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文译本引入。
词性转换方面,《现代汉英综合大词典》标注其副词用法"机动地处理(handle with flexibility)"出现于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反映市场经济对行政管理术语的影响。当代语料库数据显示,名词性用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出现频率较2000年增长37%(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中心,2023)。
“机动”一词的来源和含义演变可以分以下层面解析:
机械发动
最早见于《淮南子·说林训》:“设鼠者机动,钓鱼者泛杭。”高诱注:“动,发也。发则得鼠。”
此处“机动”指捕鼠装置通过机械触发运作,属于物理层面的机械运动。
权宜处置
在传统文献中逐渐衍生出灵活应变之义,如《论十大关系》提到“机动的余地”,强调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
机器驱动
如“机动车”指以机械动力运行的交通工具,区别于人力或畜力。
灵活调配
现代用法包含资源或策略的灵活运用,例如“机动经费”“机动部队”,体现动态调整的特点。
含义 | 示例 | 来源文献 |
---|---|---|
机械触发 | 捕鼠装置 | 《淮南子》 |
机器动力 | 机动车、发电机 | 现代工业术语 |
灵活权变 | 策略调整、资源调配 | 毛泽东著作 |
这一演变反映了从具体机械操作到抽象管理概念的语义扩展过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