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corner reflector
角形反射器(英文:Corner Reflector)是一种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导电平面构成的几何结构,主要用于电磁波(如雷达波)或光波的高效反射。其核心原理在于,无论入射波的方向如何,只要在反射器有效作用范围内,反射波都会沿着与入射波方向平行的路径返回波源。这种特性使其在雷达校准、目标识别、测距、光学实验及卫星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几何构型**:**
角形反射器通常由三个矩形金属平板(如铝、铜)或金属网面以两两垂直的方式固定而成,形成类似立方体一角的形状。其内部空间构成一个三维直角坐标系,每个平面分别对应坐标系的X-Y、Y-Z、Z-X平面。
反射原理**:**
根据几何光学定律,电磁波在三个垂直平面上依次反射后,其最终出射方向必然与初始入射方向相反(平行反向)。以入射角θ射向反射器的波束,经三次反射后,出射角仍为θ,但方向与入射波相反。这一特性源于反射定律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叠加效应。
有效反射面积(RCS):
角形反射器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 RCS)远大于其物理尺寸,使其在雷达探测中呈现为高亮度目标。其RCS最大值出现在法线方向,计算公式可简化为:
$$ sigma_{text{max}} = frac{4pi A}{lambda} $$
其中 (A) 为单面面积,(lambda) 为波长。这表明其反射效率与面积平方成正比,与波长平方成反比。
雷达校准与测试:
作为已知RCS的标准目标,用于校准雷达系统精度,验证探测性能(如船舶导航雷达调试)。
参考来源:IEEE雷达系统标准手册(IEEE Std 686-2008)。
目标增强与识别:
安装在小型船只、救生筏或无人机上,增大雷达回波强度,提升被探测概率(如海上搜救)。
参考来源:国际海事组织《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指南》(IMO GMDSS Guidelines)。
光学与激光测距:
在激光测距仪、卫星激光测距(SLR)系统中,作为合作目标反射器,提供高精度距离测量。
参考来源:NASA卫星地球动力学研究计划技术报告(NASA Crustal Dynamics Project)。
航空航天与遥感:
用于卫星轨道跟踪、合成孔径雷达(SAR)定标,以及无源定位信标。
参考来源:欧洲空间局《合成孔径雷达校准规范》(ESA SAR Calibration Protocol)。
汉语术语 | 英文术语 | 定义说明 |
---|---|---|
角形反射器 | Corner Reflector | 由三个相互垂直平面构成的反射装置,实现入射波沿原路径返回。 |
雷达散射截面 | Radar Cross Section (RCS) | 目标反射雷达波能力的度量,角形反射器具有高RCS特性。 |
回波增强 | Echo Enhancement | 通过反射器增大目标反射信号强度,提升探测可靠性。 |
注:因缺乏可直接引用的在线汉英词典资源,本文定义综合经典电磁学教材与行业标准规范,包括《天线理论》(John D. Kraus)及国际电信联盟(ITU-R)技术文件。建议读者通过学术数据库(如IEEE Xplore、Springer)检索权威文献深化理解。
角反射器(又称角形反射器)是一种通过特殊结构设计实现电磁波或光线高效反射的装置,其核心特性是能将入射波沿原路径反射回源方向。以下是详细解释:
结构特征
通常由三个相互垂直的金属平面(雷达应用)或光学镜面(如三棱镜)构成。这种三维正交结构确保了无论入射方向如何,反射波都能沿原路返回。
反射机制
军事与航海
用于模拟假目标干扰雷达探测,或增强船舶、救生设备的雷达可见性。
光学测量
辅助激光测距、望远镜校准等精密光学系统定位。
科研与工程
在卫星测距、地形测绘等领域作为信号反射基准点。
注:不同领域角反射器的具体实现形式存在差异,雷达多用金属板结构,光学系统则采用玻璃棱镜设计。更多技术细节可参考雷达工程或光学工程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