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冒口布置英文解释翻译、浇冒口布置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机】 running and feeding layout
分词翻译:
冒口的英语翻译:
【化】 dead head; riser-head
布置的英语翻译:
arrange; assign; collocate; decorate; dispose; lay; collocation; disposal
【计】 laying
【化】 layout
【医】 arrange; arrangement
专业解析
浇冒口布置是铸造工艺中的核心设计环节,指在铸型内系统规划金属液流动通道(浇口)与补缩结构(冒口)的空间位置关系。该技术需综合材料特性、铸件结构及凝固原理,确保液态金属平稳充型并实现顺序凝固。
定义与功能解析
浇口系统(Gating System)包含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主要控制金属液流速与流向,避免紊流或氧化夹渣。冒口(Riser)作为金属补给源,通过热力学作用补偿铸件凝固收缩,其布置需符合Chvorinov法则的热节计算。国际铸造协会指出,优化布置可使铸件成品率提升18%-25%(Foundry Handbook, 2023)。
设计原则与工程验证
- 热中心定位:采用模数法确定冒口作用半径,美国铸造学会标准推荐冒口体积比为铸件热节体积的1.2-1.5倍
- 流动模拟:应用ProCAST等CAE软件进行充型过程仿真,验证浇道截面积比例(ΣA_直:ΣA_横:ΣA_内=1.15:1.1:1)
- 排气设计:依据日本铸造工学会指引,排气槽总面积需大于内浇道截面积的20%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的实验数据显示,采用阶梯式浇注系统配合保温冒口,可使HT250铸铁件的缩孔缺陷率从7.3%降至0.8%(《先进铸造技术》,202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8062:2025最新修订版特别强调浇冒口布置与数字化铸造工厂的工艺衔接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浇冒口布置是铸造工艺中浇注系统和补缩系统的综合设计,需根据铸件材质、结构及工艺需求确定其位置、形状和尺寸。以下是关键要点:
1.基本功能
- 浇口:作为金属液进入型腔的通道,需平稳引导液体,避免卷入气体或杂质。
- 冒口:主要用于补缩金属凝固时的体积收缩(如铸钢件),防止缩孔、缩松;同时兼具排气和集渣功能。
2.布置原则
- 位置选择:
- 小铸件可不设冒口或设置在远离浇口的一侧;大型铸件需在中央或厚大部位设置冒口,确保补缩效果。
- 浇口应避免直接冲击型腔,防止冲砂或氧化。
- 凝固顺序:通过冒口设计实现“顺序凝固”,即铸件从远端向冒口方向逐步凝固,确保补缩通道畅通。
3.设计考量因素
- 合金特性:收缩率大的合金(如铸钢)需更大冒口;灰铸铁等收缩小的合金可减小冒口体积。
- 结构简化:浇冒口系统需便于模组组合、制壳、脱蜡及后期切割打磨。
- 工艺要求:如精密铸造需考虑内浇口支撑模组强度及脱蜡顺畅性。
4.特殊工艺需求
- 精密铸造:需控制内浇口截面积和方位,确保脱蜡时不留残蜡,并支撑壳型防止脱落。
- 补缩效率:可通过保温冒口或发热冒口提升补缩能力,减少金属浪费。
5.常见问题与优化
- 缺陷预防:合理布置可减少气孔、夹杂、冷隔等缺陷。
- 收得率提升:通过优化冒口尺寸和位置,平衡铸件质量与材料利用率。
如需更完整的技术细节,可参考铸造工艺手册或专业文献(如来源1、2、3、8)。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