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indirect securities
【法】 remoteness
【经】 collateral; hypothecated goods
间接担保品(Indirect Collateral)在金融实务中指不直接隶属于主债务人或主合同关系的第三方资产或权益,其担保效力通过法律关联性实现。《英汉国际金融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通过法律协议延伸担保效力的非直系资产"(来源:中国金融出版社《英汉国际金融大词典》2022版)。
中国人民银行《担保物权登记管理办法》指出,此类担保需满足三项法定要件: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跨国企业的离岸资产担保境内贷款(来源:国际清算银行跨境担保白皮书)、集团企业的子公司资产担保母公司债务(来源:《中国金融监管案例汇编》)。与直接担保的核心差异在于风险传导路径延长30-45日清算周期,需特别注意《民法典》第427条规定的"间接担保登记公示制度"。
"间接担保品"通常指在间接担保关系中用于保障债务履行的非直接资产或合同义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间接担保品是间接担保法律关系中的保障标的物,其特点在于担保人并非直接以实物资产抵押,而是通过合同义务或第三方协议间接保障债务履行。
付款合同类担保
供应链协议类担保
维度 | 间接担保品 | 直接担保品 |
---|---|---|
担保形式 | 合同付款义务 | 抵押/质押实物资产 |
法律依据 | 《民法典》合同编 | 《民法典》物权编 |
执行方式 | 主张合同债权 | 行使担保物权 |
典型场景 | 项目融资、BOT模式 | 传统贷款、动产融资 |
注:相关法律依据详见《民法典》第394条关于抵押权的规定。需要查看完整条款可访问权威法律数据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