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tuarine; estuary
江口作为汉语地理名词,在汉英词典中具有两层核心释义:一是指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river estuary),例如长江入海口;二指支流汇入干流的地理节点(confluence),如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该词最早见于《水经注》对长江水系的记载,具有2000余年的文献传承史。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江口地区通常呈现三种典型特征:(1)沉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地貌,如珠江口年均造陆速度达80米;(2)咸淡水交汇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3)水运枢纽带来的经济集聚效应。以密西西比河口为例,其形成的冲积平原占美国大陆面积1/8。
在文化语义层面,江口常被赋予"门户""交汇"的象征意义。唐代诗人王维《汉江临泛》中"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即描绘汉江口的壮阔景象。现代城市规划中,江口区域多发展为港口城市,如上海(长江口)、汉堡(易北河口)等均属典型范例。
“江口”一词主要有以下含义:
指江水与其他水流的汇合处,或河流的入海口。这是其最核心的地理概念,常见于文献和实际使用中。
河流交汇处
入海口
古诗词中常以“江口”描绘自然景观,如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中“三军江口拥双旌”,既写实景也隐喻战略要地。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地理学中更侧重自然特征,文学中可能包含引申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