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intrinsic electric strength
本质电强度(Intrinsic Electric Strength)是电气工程与材料科学中的核心概念,指材料在纯净状态(无杂质、无缺陷)下可承受的最大电场强度值,其单位为千伏/毫米(kV/mm)或兆伏/米(MV/m)。该参数反映了材料本身的介电性能极限,是评估绝缘材料可靠性的关键指标。
在应用中,本质电强度需区别于实际工况下的“实际电强度”。前者通过实验室理想条件测得(如均匀电场、恒温环境),后者受材料缺陷、温度梯度及环境因素影响而显著降低。例如,高纯度云母的本质电强度可达200 MV/m,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降至不足50 MV/m。
权威研究引用:
该术语的英文对应词为“Intrinsic Dielectric Strength”,常见于绝缘材料研发、高压设备设计及半导体器件优化领域。
关于“本质电强度”,目前物理学术语中并无这一固定表述,推测您可能想了解电场强度的本质定义及其核心物理意义。以下是基于电场强度的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电场强度(符号为 ( mathbf{E} ))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力,即:
$$
mathbf{E} = frac{mathbf{F}}{q}
$$
其中,( mathbf{F} ) 是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q ) 是试探电荷的电量(需足够小,避免影响原电场)。
方向特性
电场强度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一致,与负电荷受力方向相反。
单位
国际单位为牛顿/库仑(N/C)或等效的伏特/米(V/m),两者可互换(1 V/m = 1 N/C)。
若您的问题涉及其他特定术语(如“本征电场”或“介质中的电场强度”),建议提供更详细背景以便进一步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