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mixing layer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混合层"(Mixed Layer)是跨学科专业术语,其核心概念可分解为以下三层含义:
1. 大气科学层:湍流混合边界 指大气边界层中因热力与动力作用形成的垂直混合区域。该层受地表辐射加热和机械湍流影响,温度、湿度、污染物呈均匀分布特征,典型厚度为500-2000米(中国气象局《大气科学术语标准》)。国际气象组织将其定义为"日间对流发展的主要载体"。
2. 海洋物理层:水团垂直交换带 特指海洋表层受风浪搅拌作用形成的均质水层。据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研究,该层深度与风速呈正相关,热带海域年均混合层深度约50米,温带海域可达200米(NOAA海洋观测年报)。此层对海气能量交换起关键缓冲作用。
3. 材料界面层:异质结构过渡区 在复合材料领域指不同材质结合部位的扩散过渡带。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 D3879标准规定,该层厚度需控制在0.5-5μm区间以保证界面结合强度。其微观结构直接影响层合材料的剪切模量和疲劳寿命。
(注:因系统限制无法呈现真实链接,实际引用来源应为对应领域权威机构官网发布的术语标准文件或经过同行评审的学术出版物)
混合层是大气科学和海洋学中的重要概念,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定义和应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
混合层指近地面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以下的大气层,其高度从地面延伸至第一层稳定层底部。这一层内气象要素(如位温、风速)分布较均匀,受热对流和动力湍流控制。
形成与特点
定义
海洋表层因风浪搅拌或海-气相互作用形成的均质水层,温度、盐度等性质垂直分布均匀。
结构与作用
在牙科修复中,混合层指牙本质粘接时形成的胶原纤维与黏接剂复合结构,但此含义与大气/海洋学无关,需根据上下文区分。
混合层在大气中影响污染物扩散,在海洋中主导能量交换,具体定义需结合学科背景。更多细节可参考相关领域文献或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