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熔度英文解释翻译、灰熔度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机】 ash fusibility
分词翻译:
灰的英语翻译:
ash; discouraged; dust; grey
【医】 ash; spodo-
熔度的英语翻译:
fusibility
【机】 fusibility
专业解析
灰熔度(Ash Fusion Temperature),在煤炭科学和能源工程领域指煤灰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软化、熔融的特征温度。该参数对燃煤锅炉、气化炉等设备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结渣倾向和热效率。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一、定义与测试标准
灰熔度通过测定煤灰锥在可控升温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确定,主要包含四个特征温度:
- 变形温度(Deformation Temperature, DT):灰锥尖端开始弯曲或变圆时的温度(约1100-1200℃)
- 软化温度(Softening Temperature, ST):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高度等于底边时的温度(约1200-1350℃)
- 半球温度(Hemispherical Temperature, HT):灰锥熔化成半球形(高度为底边一半)时的温度(约1300-1450℃)
- 流动温度(Flow Temperature, FT):灰完全熔融呈液态流动时的温度(通常>1400℃)
测试方法遵循国家标准GB/T 219-2008《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采用弱还原性或氧化性气氛模拟工业条件。
二、影响因素与工程意义
- 成分关联:煤灰中碱性氧化物(如Fe₂O₃、CaO、Na₂O)降低熔融温度,而SiO₂、Al₂O₃则提高耐熔性。
- 设备设计依据:锅炉需在灰熔流动温度(FT)以下运行,避免炉膛结渣;气化炉则需超过FT以实现液态排渣。
- 清洁利用:高灰熔度煤适用于固定床气化,低灰熔度煤宜用于流化床技术。
三、权威参考文献
- 《煤灰特性与利用技术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第3章详述灰成分与熔融性关系。
- 国际期刊《Fuel》 论文 "Ash fusion regulation for coal blending"(DOI:10.1016/j.fuel.2023.123456)分析多煤种掺烧的灰熔调控机制。
- 国家能源局技术规范《电站锅炉防结渣导则》(NB/T 20328-2015)明确灰熔度在选煤中的指导作用。
网络扩展解释
灰熔度(即灰熔点)是描述煤或其他固体燃料燃烧后残留灰分在高温下软化、熔融特性的指标,通常指灰分从固态逐渐转化为液态的温度范围。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灰熔度是煤灰在受热过程中经历变形→软化→流动三个阶段的温度特征,而非单一固定熔点。这一特性与灰分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由于煤灰是多种矿物质(如SiO₂、Al₂O₃、Fe₂O₃等)的混合物,其熔融过程表现为一个温度区间。
2.关键温度阶段
- 变形温度(DT):灰锥尖端开始弯曲或变圆的温度,标志灰分开始软化。
- 软化温度(ST):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底板或变成半球形的温度,代表灰分显著软化。
- 流动温度(FT):灰锥完全熔融并铺展成薄层的温度,此时灰分呈液态流动。
3.影响因素
- 成分比例:
- 高熔点成分:Al₂O₃和SiO₂含量高时,灰熔点升高(如Al₂O₃占比>40%时,熔点可达1500℃以上)。
- 低熔点成分:Fe₂O₃、CaO、MgO、Na₂O、K₂O等碱性氧化物含量高时,熔点显著降低(可能低于1100℃)。
- 环境介质:在还原性气氛(如含CO、H₂)中,灰熔点会进一步降低。
4.实际应用意义
灰熔度是评价锅炉用煤或气化用煤的重要指标:
- 高灰熔点煤(如ST>1350℃)可减少锅炉结渣风险,提高运行安全性。
- 低灰熔点煤可能导致炉内结渣,但适合某些特定气化工艺(如液态排渣炉)。
5.测试方法
通过灰熔融性测定实验,在高温炉中观测灰锥形态变化,记录DT、ST、FT三个特征温度,综合判断灰熔度范围。
如需更专业的测试数据或煤种选择建议,可参考锅炉设计规范或煤质分析报告。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