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pirillum recurrentis
【医】 febris recidiva; febris recurrens; hunger plague; kimputu; miana
polyleptic fever; recurrent fever; relapsing fever; spirillum fever
【医】 spirilla
回归热螺菌(Borrelia recurrenti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体细菌,属于螺旋体科(Spirochaetaceae)疏螺旋体属,专性寄生在人类宿主体内,主要引发回归热(relapsing fever)。其名称源于疾病特征性“周期性发热”症状,拉丁词源中“recurrentis”意为“反复发作”。
该菌学名由德国微生物学家Otto Obermeier于1867年首次描述,并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归类为螺旋体目。其形态呈螺旋状,长度约10-30μm,运动依赖内鞭毛,可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
回归热螺菌通过体虱(Pediculus humanus humanus)传播,感染者出现反复高热(39-41℃)、头痛及肌肉疼痛,发热期持续3-6天后缓解,间隔7-10天再次发作。实验室诊断依赖血涂片染色或分子检测(如PCR)。
该病多发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非洲之角、南亚等地仍有局部流行。预防措施包括改善卫生条件、灭虱处理及使用多西环素进行暴露后预防。
一线治疗药物为四环素类抗生素,单剂多西环素(200mg)有效率超过95%。2023年《柳叶刀》研究指出,埃塞俄比亚已发现大环内酯类耐药株,提示需加强耐药监测。
“回归热螺菌”可能存在表述误差。根据权威资料,正确的病原体名称为回归热螺旋体(属于疏螺旋体属,又称包柔氏螺旋体),而非“螺菌”。以下为详细解释:
回归热螺旋体(学名:Borrelia recurrentis)属于螺旋体目、疏螺旋体属。其生物学特征包括:
回归热螺旋体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回归热螺菌”应为回归热螺旋体,是一种通过虱或蜱传播的病原体,引发以周期性高热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及时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预防重点在于切断传播途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