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线接种英文解释翻译、划线接种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streak inoculation
分词翻译:
划线的英语翻译:
lineation; score
【计】 dicing; marking-off; marking-on; scribing
【医】 streak
【经】 crossing; ruling; ruling an account
接种的英语翻译:
inoculate; inoculation
【化】 inoculation
【医】 inculturing; inoculate; inoculation; seed; vaccinate; vaccination
专业解析
划线接种(Streak Plate Method) 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用于分离纯化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标准技术。其核心操作是使用接种环蘸取少量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通过特定轨迹连续划线,使微生物细胞随划线次数增加而逐渐稀释分散,最终形成单个菌落。该方法的英文对应术语为"Streak Plate Method" 或"Streaking for Isolation"。
详细解释与技术要点:
-
目的与原理:
- 主要目的: 从含有多种微生物的混合样品(如土壤、水、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单一、纯种的微生物菌落。这是进行微生物鉴定、药敏试验、生理生化研究等的基础。
- 原理: 通过连续划线操作,接种环上的微生物数量在每次划线过程中呈几何级数减少。在最后几区划线上,微生物细胞被充分稀释分散,单个细胞可在培养基表面固定位置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由一个祖先细胞衍生而来的单个菌落(Isolated Colony)。这种菌落被认为是纯培养物。
-
标准操作步骤(以四区划线法为例):
- 准备: 点燃酒精灯,创造无菌区域。将接种环灭菌冷却。
- 蘸取样品: 用无菌接种环蘸取适量待分离的微生物样品(菌液或菌苔)。
- 第一区划线: 在无菌操作下,打开装有固体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平板)的培养皿盖至合适角度。将蘸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的一小块区域(约占1/4)内密集地、但不重叠地划出数条平行线或蛇形线。划线时需轻触培养基表面,避免划破琼脂。
- 灭菌接种环: 完成第一区划线后,立即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彻底灼烧灭菌,并在空气中冷却数秒。
- 第二区划线: 将冷却的接种环从第一区划线的末端(此处微生物密度最高)轻轻划过1-2次,蘸取少量微生物,然后在紧邻第一区的第二块区域(约占另外1/4)划出新的、不与第一区线条重叠的平行线或蛇形线。此区线条数量少于第一区。
- 重复灭菌与划线: 再次灼烧灭菌接种环并冷却。从第二区划线的末端蘸取微生物,在第三区(约占1/4)划出更稀疏的线条。通常还会进行第四区划线,线条最为稀疏。
- 培养: 划线完成后,盖上皿盖,将培养皿倒置(防止冷凝水滴落冲散菌落),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后观察各区域菌落的生长情况,在最后几区(第三、四区)寻找孤立的单个菌落。
-
关键技术与注意事项:
- 无菌操作: 整个操作过程必须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无菌区域内进行,接种环使用前后必须彻底灭菌,避免杂菌污染。
- 接种环冷却: 灼烧后的接种环必须充分冷却后再接触样品或培养基,以免烫死微生物。
- 划线力度: 力度适中,既要保证微生物能接种到培养基上,又不能划破琼脂表面。
- 区带连接: 后一区的划线必须从前一区划线的末端开始,以确保微生物被有效稀释。
- 避免重叠: 同一区内的划线应尽量平行且不重叠,不同区之间的划线应清晰分隔。
-
应用场景:
- 临床微生物学:分离病原菌(如尿液、痰液、血液培养物中的细菌)。
- 环境微生物学:分离土壤、水体中的微生物。
- 食品微生物学: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
- 工业微生物学:筛选和纯化生产菌种。
- 基础研究:获得纯培养物进行后续实验。
权威来源参考:
-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周德庆 主编): 详细描述了划线分离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包括图示)和注意事项,是国内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经典教材。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 实验室操作规程: CDC 的标准化微生物学操作指南中包含了划线分离技术的规范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强调其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 《临床微生物学手册》(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这本权威手册详细阐述了各种临床样本的微生物分离方法,划线接种是其中基础且关键的技术之一。
- 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ATCC) - 微生物培养方法: ATCC 提供标准的微生物操作和维护指南,其推荐的划线方法被全球广泛采用以确保菌种纯度和可重复性。
-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虽然主要侧重于分类,但其前言或方法学部分会涉及细菌分离纯化的基础技术,包括划线接种。
划线接种(Streak Plate Method)是一种通过物理稀释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分离获得微生物单菌落的标准化无菌操作技术。其核心在于连续划线过程中的逐步稀释和分区隔离,最终达到纯化培养物的目的。该技术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尤其是临床诊断和环境检测)不可或缺的基础技能。
网络扩展解释
划线接种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接种技术,主要用于分离和纯化菌种。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
划线接种是通过接种工具(如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以特定方式划线,使菌液逐渐稀释,最终形成单个菌落的技术。
操作步骤
- 灭菌处理:接种环需先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避免杂菌污染。
- 取菌液:用灭菌后的接种环蘸取少量菌液。
- 划线方式:
- 在培养基边缘划原始线,随后以指力轻快滑移,形成折线形或平行线(如“之”字形)。
- 每次划线后需重新灼烧接种环,进一步稀释菌液浓度。
- 培养观察:划线完成后,将培养基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待菌落形成。
目的与特点
- 分离单菌落:通过逐步稀释,使菌体分散成单个细胞,便于后续形态观察或纯培养。
- 操作简便:无需复杂设备,适合实验室常规操作。
- 适用性广:常用于细菌、酵母等微生物的分离。
注意事项
- 无菌操作:需在酒精灯附近操作,减少空气污染风险。
- 力度控制: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影响菌落生长。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操作细节,可参考微生物学实验手册或相关权威资料。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