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原酸化作用英文解释翻译、黄原酸化作用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xanthogenation
相关词条:
1.xanthogenation 2.xanthonation
分词翻译:
黄的英语翻译:
yellow
【医】 flavo-
原酸的英语翻译:
【化】 ortho-acid; raw acid
【医】 ortho-acid
化的英语翻译:
burn up; change; convert; melt; spend; turn
作用的英语翻译:
affect; effect; intention; action; motive; operation
【医】 action; effect; process; role
【经】 role
专业解析
黄原酸化作用(Xanthation)是纤维素化学中的关键衍生化反应,指在碱性条件下纤维素与二硫化碳(CS₂)反应生成纤维素黄原酸酯的过程。该反应可表示为:
$$
text{Cellulose-OH + NaOH → Cellulose-O⁻Na⁺ + H₂O}
$$
$$
text{Cellulose-O⁻Na⁺ + CS₂ → Cellulose-OCS₂⁻Na⁺}
$$
该术语源自德语"Xanthogenat"(黄原酸盐),在粘胶纤维生产工艺中,黄原酸化使难溶的纤维素转化为可溶于稀碱液的衍生物,这是人造丝和玻璃纸制造的核心步骤。根据美国化学会《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的记载,该反应最适温度为25-30℃,反应时间约1-3小时,转化率可达33-36%硫含量。
牛津大学出版社《A Dictionary of Chemistry》定义其为"纤维素经碱化处理后与CS₂发生的酯化反应",生成的黄原酸酯溶液经熟成、过滤后可纺丝成型。中国纺织出版社《纤维素纤维生产工艺》指出,每吨粘胶纤维约消耗100-120kg二硫化碳,反应副产物包括硫化钠等需回收处理。
主要参考文献:
- 美国化学会《纤维素黄原化动力学研究》https://pubs.acs.org/doi/10.1021/ie50102a003
- 牛津大学出版社《化学词典》https://global.oup.com
- 中国纺织出版社《纤维素纤维生产工艺》ISBN 978-7-5064-3125-7
网络扩展解释
黄原酸化作用(又称黄酸化或黄化)是黏胶纤维生产中的关键化学反应,指碱纤维素与二硫化碳(CS₂)反应生成纤维素黄酸钠的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反应机理
- 碱纤维素(纤维素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与二硫化碳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纤维素黄酸钠。该化合物可溶于稀碱液形成粘胶溶液,是制备黏胶纤维的核心原料。
- 反应属于多相反应,涉及气相(CS₂挥发)、液相(CS₂液体)与固相(碱纤维素)的相互作用,最终在纤维素分子中引入黄酸基团(-OCSS⁻Na⁺),使纤维素结构松散,更易溶解。
2.作用与意义
- 粘胶制备:生成的纤维素黄酸钠溶解后形成黏胶溶液,经后续处理可纺丝成黏胶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领域。
- 结构改变:通过黄酸化反应,纤维素分子间距离增大,结晶区被破坏,从而提升溶解性和反应活性。
3.应用场景
- 主要用于人造纤维(如黏胶纤维、玻璃纸)的生产,也用于某些纤维素衍生物的合成。
4.工艺特点
- 安全要求高:因CS₂易燃、易爆且有毒,生产需严格防爆措施及安全管理。
- 多相反应:需控制温度、CS₂浓度等条件以确保反应效率。
如需进一步了解黏胶纤维生产工艺或反应细节,可参考来源网页(如科普中国网、科易网)。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