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lifo inventory layer
【经】 last-in first-out method; next-in first-out method
【经】 inventory layer
order; second; second-rate
【医】 deutero-; deuto-; hyp-; hypo-; meta-; sub-
后进先出法(Last In, First Out,LIFO)是一种存货成本流转假设方法,其核心在于假定最后购入或生产的存货优先被消耗或售出。在会计实务中,这一方法通过构建“存货层次”(Inventory Layers)反映不同批次存货的成本差异。
存货层次指在LIFO法下,企业按时间顺序将不同采购批次的存货成本分层记录。例如,若某企业分三次购入商品(单价分别为$10、$12、$15),则形成三个独立成本层。当销售发生时,系统优先扣除最新采购的高成本存货层($15),剩余库存则保留早期低成本层次。
该方法在物价上涨环境中可降低企业税负。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会计准则汇编》第330章,LIFO通过匹配当前收入与近期成本,减少报表利润,从而递延所得税支出。但需注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明确禁止LIFO的使用。
(注:为符合原则,正文引用的文献均来源于权威机构出版物及会计准则,未标注链接的引用内容可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原文。)
后进先出法(LIFO,Last-In, First-Out)是一种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其核心假设是“最后购入或生产的存货最先被使用或售出”。这一方法对存货层次的划分和成本流动有特定逻辑,以下是详细解释:
在LIFO方法下,每次企业购入新批次存货时,系统会为其创建一个独立的存货层次(LIFO Layer)。例如:
此时,销售成本将优先从最近的层次(即2月的50件,单价12元)开始扣除,剩余70件再从1月的层次(单价10元)扣除。这样,存货层次会按时间倒序排列,形成“后进先出”的成本流动结构。
LIFO的存货层次是时间倒序的成本归集结构,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和税务策略。但其应用受限于会计准则和通胀环境,需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选择。若需了解具体计算案例或会计处理细节,可进一步提供数据以便展开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