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哄抬”在汉英词典中通常被解释为通过人为手段抬高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常见于商业投机行为。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定义,该词指“用不正当手段集体或联合抬高价格”,对应的英文翻译为“drive up (prices) artificially”或“price hiking”。例如在突发公共事件中,部分商家囤积物资并哄抬口罩价格,可表述为“hoarding and price gouging of medical supplies”(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相关文件)。
从法律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明确禁止经营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国家发改委2020年发布的《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将其细化为“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强制搭售”等具体行为。世界银行《市场监督指南》将此类行为归类为“market manipulation”,强调其对经济秩序的破坏性。
“哄抬”是一个经济领域常用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投机者通过不正当手段集体抬高商品或资产价格的行为。常见于股市、商品市场等场景,核心特征是通过人为制造供需失衡实现价格虚高。
我国《价格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特别发布公告,疫情期间哄抬口罩价格最高可处500万元罚款(、相关内容延伸)。
示例:某地米商通过限制出货量,将米价从每斤3元哄抬至8元,这种行为已涉嫌违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