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nuclear atom; Ruthelford atom
核型原子(nuclear atom)指原子结构模型中,质量与正电荷高度集中于中心原子核、电子绕核运动的原子模型。该术语源于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911年提出的"核式原子模型"(nuclear model of the atom),是区别于早期"葡萄干布丁模型"的关键概念。其核心特征包括:
集中质量与正电荷
原子绝大部分质量和全部正电荷集中于直径约 (10^{-15}) m 的原子核内(占原子体积的 (10^{-15}) 倍),电子分布于核外空间。此结论基于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证明原子存在微小而致密的核 。
电子轨道运动
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圆周运动(经典模型),通过库仑力 (F = frac{kq_1q_2}{r}) 维持稳定状态。该模型首次明确了原子核与电子的空间分离关系,为玻尔量子化轨道理论奠定基础 。
汉英术语对照
术语强调"原子核"(nucleus)的核心地位,区别于汤姆逊模型中电荷均匀分布的原子结构 。
学术权威参考来源
该模型虽经量子力学修正(如电子云概念),但仍是理解原子能级、化学键及放射性现象的理论基石 。
“核型原子”是原子物理学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描述以原子核为中心的原子模型。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背景
核型原子(Nuclear Atom)指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中心的原子核,电子围绕核运动的模型。这一概念源于卢瑟福(Rutherford)的α粒子散射实验(1911年),推翻了汤姆逊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结构特征
中文术语解析
“核”在汉语中既指果实中心包含种子的硬壳(如桃核),也引申为事物的核心部分(如细胞核、原子核)。“核型”强调以核为中心的结构形态。
相关应用
该模型为后续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与核能技术(如提到的“超小型核原子炉”)密切相关。
术语注意
英文表述存在两种常见形式:
当前核型原子模型已发展为量子化的电子云模型,但核心思想——原子核作为质量与正电荷的集中区域——仍是现代原子理论的基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