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状重晶石英文解释翻译、贝状重晶石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allomorphite
分词翻译:
贝的英语翻译:
seashell; shellfish
【医】 bel
状的英语翻译: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医】 appearance
重晶石的英语翻译:
barite; barytes
【化】 barite; cawk; heavy spar; native sulfate of barium
【医】 barite; barytin
专业解析
贝状重晶石 (Bèi Zhuàng Zhòng Jīng Shí / Conchoidal Barite)
术语定义与基本属性
贝状重晶石是重晶石(Barite,化学式 (ce{BaSO4}))的一种特殊形态,其名称源于其破裂时呈现的贝壳状断口(Conchoidal Fracture)。重晶石是一种含钡的硫酸盐矿物,英文名“Barite”源自希腊语“barus”(意为“重的”),因其密度显著高于多数非金属矿物(4.3–4.6 g/cm³)。贝状形态特指其断口呈光滑的弧形曲面,类似贝壳内壁,这是矿物受力后无解理或解理不完全的典型特征。
形态特征与鉴定
- 断口性质:贝壳状断口是贝状重晶石的核心鉴别特征。断口面呈同心圆波纹或弧形凹槽,与石英的玻璃状断口类似,但重晶石因解理不完全(具{001}不完全解理),更易形成此类断口。
- 晶体习性:常以板状、粒状集合体或结核状产出,单晶多为厚板状。贝状断口多见于致密块状或隐晶质变体中。
- 物理性质:
- 莫氏硬度:3–3.5
- 密度:4.5 g/cm³(显著高于石英等常见矿物)
- 光泽:玻璃光泽至树脂光泽
- 颜色:无色、白色、浅黄、灰蓝等,含杂质时可呈红、褐。
成因与产状
贝状重晶石主要形成于热液矿床和沉积矿床:
- 热液型:常见于中低温热液矿脉,与方铅矿、闪锌矿、萤石共生(如中国湖南、贵州矿床)。
- 沉积型:在沉积岩中以结核或层状产出,与赤铁矿、菱铁矿伴生(例如美国密苏里州沉积矿床)。
工业应用
- 钻井泥浆加重剂:粉碎后的重晶石粉(需密度≥4.2 g/cm³)用于油气钻探,防止井喷(占全球重晶石消费量80%以上)。
- 化工原料:提炼钡化合物(如碳酸钡、氯化钡),用于玻璃、陶瓷、油漆工业。
- 填料与屏蔽材料:高密度特性使其适用于辐射屏蔽(如医用X光机防护)及高密度混凝土。
典型产地
- 中国:贵州天柱、湖南新晃(世界级沉积型矿床)。
- 美国:密苏里州、内华达州。
- 印度:安得拉邦。
- 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脉矿区。
参考资料
- Mindat.org - Barite Mineral Data(矿物数据库): https://www.mindat.org/min-494.html
- USGS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重晶石工业应用): https://pubs.usgs.gov/periodicals/mcs2024/mcs2024-barite.pdf
- 《系统矿物学》(王濮等,地质出版社): 重晶石章节(ISBN 978-7-116-06182-3)
- 中国地质调查局官网 - 中国重晶石资源分布报告: http://www.cgs.gov.cn/
网络扩展解释
“贝状重晶石”是重晶石的一种形态描述,其核心成分和用途与普通重晶石一致,但具有特殊的物理结构特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属性
重晶石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BaSO₄),属于非金属矿物,通常为无色透明晶体,含杂质时可能呈现灰、白、红等颜色。其显著特点是密度大(比重4.3-4.5),化学性质稳定。
-
“贝状”形态特征
“贝状”指矿物断口或表面呈现类似贝壳的层状、纤维状结构。这种形态可能与其形成过程中的结晶环境有关,例如低温热液矿脉中的特殊沉积条件。
-
应用领域
- 工业填料:用于造纸、橡胶等行业的增重剂;
- 石油钻井:加入泥浆中防止井喷;
- 化工原料:制造白色颜料、珐琅及化学试剂。
-
地质共生关系
常与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共生,多见于石英-重晶石脉或萤石-重晶石脉中。
注:关于“贝状重晶石”的法语翻译“allomorphite”,该术语使用较少,建议在专业地质文献中进一步确认。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