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DMF rate
【医】 dentes *****i; dentes fixi; dentes permanentes; fixed teeth
permanent teeth; secondary teeth; succedaneous teeth
caries
【医】 caries; dental caries; dental gangrene; eurodontia; odontosphacelism
be short of; imperfect; lack; minus
【医】 a-
fill; mend; patch
【计】 complementation
【医】 tonic
【经】 revamp
after all; always; chief; general; overall; put together; assemble
【医】 pan-; pant-; panto-
frank; hasty; lead; modulus; quotiety; rash; rate; ratio; usually
【医】 rate
【经】 rater.
恒牙龋缺补总率是口腔流行病学中用于评估人群恒牙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其英文对应术语为"DMFT Index",由四个维度的缩写组成:D(Decayed,龋坏未治疗)、M(Missing due to caries,因龋缺失)、F(Filled,已充填治疗)和T(Teeth,牙齿)。该指标通过统计单一个体或群体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恒牙数量,计算龋病发生与治疗情况的综合比率。
龋坏(Decayed)
指未经治疗的恒牙龋损,包含釉质脱矿、牙本质龋或更深层感染。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龋损定义为可探测到的釉质或牙本质病损。
缺失(Missing)
仅统计因龋病导致拔除的恒牙,不包括正畸、外伤等其他原因造成的缺牙。美国牙科学会建议需结合患者病史确认缺牙原因。
充填(Filled)
包含所有修复体完好的恒牙,如银汞合金、树脂充填体或嵌体修复。世界牙科联盟强调需排除因修复体脱落导致的继发龋。
总率计算采用群体平均值: $$ text{DMFT指数} = frac{sum(text{D}+text{M}+text{F})}{text{受检人数}} $$ 该数值反映每人口腔中龋病相关问题的平均恒牙数,WHO建议该指标应控制在2.0以下以符合全球口腔健康目标。
该指标被纳入《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核心统计项,用于横向比较不同地区、年龄组的龋病防治效果。国家卫健委要求监测时应排除第三磨牙,且乳恒牙混合牙列需单独分类统计。
参考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国家卫健委《口腔疾病防控技术规范》、美国牙科学会《龋病诊断与评估指南》
恒牙龋缺补总率(通常称为“恒牙龋失补总率”)是口腔医学中用于评估人群龋病患病情况的指标,具体解释如下:
该指标基于DMF指数(龋失补指数),统计恒牙中以下三类情况的总和:
若需查询具体人群数据或计算方法,可参考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或口腔预防医学教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