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Herbert's pits
conspicuous; grand; hertz
【化】 hertz
【医】 hertz
especially; special; spy; unusual; very
【化】 tex
family name; surname
fossa; fossette; fovea
【医】 alveoli; alveolus; bathmos; fossette; fossula; fossulae; scrobiculus
赫伯特氏小窝(Herbert's crypt)是解剖学中描述的特殊黏膜凹陷结构,特指人类喉部梨状隐窝(piriform fossa)内存在的黏液腺开口区域。该术语源于19世纪德国解剖学家Wilhelm Herbert的临床观察记录,其功能与黏液分泌及异物截留机制相关。
根据《格氏解剖学》最新版描述,赫伯特氏小窝多呈椭圆形,直径约0.5-2mm,集中分布于梨状隐窝前壁。组织学特征显示其表层为复层鳞状上皮,基底膜连接黏液腺导管,内含浆液黏液混合腺体。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临床指南指出,该结构在吞咽时可能暂时性扩大,可能成为异物嵌顿的解剖学危险区域。
需特别说明的是,现代解剖学术语标准化项目中,"Herbert's crypt"已被建议统一归入梨状隐窝黏膜腺体系统的描述体系,在部分新版教材中采用"piriform fossa glandular pits"作为替代术语。
赫伯特氏小窝(Herbert's pits)是眼科临床术语,特指沙眼患者在角膜缘处形成的特殊病变,属于沙眼诊断的重要体征之一。
形成原因
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发,导致角膜缘滤泡坏死吸收后,形成凹陷性瘢痕。这种病变与结膜滤泡、角膜血管翳等共同构成沙眼的典型病理特征()。
临床表现
表现为角膜缘(角膜与巩膜交界处)的圆形或椭圆形小凹陷,直径约0.5-2mm。这种瘢痕形成后会永久存在,是沙眼晚期的重要标志。
诊断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若患者同时出现以下4项中的至少2项即可确诊沙眼:
沙眼作为传染性眼病,早期治疗可避免发展为赫伯特氏小窝等不可逆损伤。该术语得名于20世纪初研究沙眼的眼科专家Herbert,用于描述其发现的特殊角膜缘病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