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微米(háo wēi mǐ)是长度计量单位,指十亿分之一米(10⁻⁹米),现国际通用标准名称为“纳米”(nanometer)。该词由“毫”(10⁻³)和“微”(10⁻⁶)组合构成,字面意义为千分之一微米,属于旧式计量术语,现代科技领域已逐步统一使用“纳米”表述。
基本定义
1 毫微米 = 10⁻⁹米 = 0.000000001米
与常用单位换算:
$$
1 text{ 毫微米} = 10^{-3} text{ 微米} = 10^{-6} text{ 毫米}
$$
与纳米的关系
毫微米与纳米为等价单位,即:
$$
1 text{ 毫微米} equiv 1 text{ 纳米} , (text{nm})
$$
现代科学文献普遍采用“纳米”作为标准术语,如半导体工艺(7nm技术)、生物分子尺寸描述等。
根据国际计量局(BIPM)定义,纳米(nanometer)为米的十亿分之一,符号为nm,取代毫微米成为法定计量单位(BIPM, SI Brochure)。
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纳米”为规范译名,明确标注“毫微米”为曾用名(科学出版社, 2019年版)。
ISO 80000-1:2009《量和单位》规定纳米(nm)为长度单位标准表述(ISO/IEC标准文档)。
“毫微米”为20世纪中期中文对“millimicron”(符号mμ)的直译,后随国际计量标准化进程被“纳米”取代。英文“nanometer”源于希腊语“nanos”(侏儒),1970年代成为国际通用术语。
"毫微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是中文对"纳米"(nanometer)的旧称,现已被国际标准术语"纳米"取代。以下是详细解释:
单位定义
1 毫微米 = 1 纳米(nm)= 10⁻⁹ 米,即十亿分之一米。它介于微观(微米级)与原子尺度(埃级)之间。
词源与构成
应用领域
该单位常用于描述:
术语演变
随着国际单位制统一,"纳米"(源自希腊语"nannos")成为标准名称,而"毫微米"逐渐淡出学术文献,但在某些中文历史资料或口语中仍有出现。
建议在正式场合使用"纳米"以避免歧义。如需直观理解:人类头发直径约8万-10万纳米,DNA双螺旋结构直径约2纳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