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reserve for depletion
bad news; consume; cost; dawdle; waste time
decrease; minus; reduce; subtract
【计】 SB; subtract
prepare; intend; plan; arrange; fix; be ready
【计】 set-up; stand-by
【医】 preparation
【经】 make down; prepare; provision; reserve
耗减准备(Depletion Reserve)是自然资源开采企业针对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石油、天然气等)的消耗计提的会计准备金。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系统化方法,将自然资源的折耗成本分摊到各生产周期,以反映资源储量的实际减少。该术语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6号——矿产资源的勘探与评价》(IFRS 6)及《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的矿产开采准则中均有明确规范。
从会计实务角度,耗减准备的计算通常采用单位产量法,公式为: $$ text{单位耗减成本} = frac{text{资源总成本 - 预计残值}}{text{可开采总量}} $$ 企业每期根据实际开采量计提费用,同时贷记累计耗减科目,作为资产账户的抵减项。例如某油田购置成本为5亿元,可采储量1亿桶,则每桶耗减成本为5元,开采100万桶时计提500万元耗减费用。
该概念的应用场景集中于采掘业,包括但不限于:
权威参考资料可参见:
“耗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损耗减少”,常见于古籍及特定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损耗减少
指资源、数量或能量等因消耗而逐渐减少。例如《汉书·高帝纪下》提到“中县人以故不耗减”,指人口未因战乱大幅减少。该含义在历史文献中常见,如《三国志》描述“河内少耗减”,强调地区损耗程度较轻。
疲惫不足(较少使用)
部分资料提及“耗减”可引申为“疲惫或不足”,但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且多依附于具体语境。
现代汉语中,“耗减”多用于书面或专业领域,如描述资源消耗、资产折旧等。例如:“自然资源的过度耗减需引起重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书》《三国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