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鼓性浊音英文解释翻译、鼓性浊音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tympanitic dullness

分词翻译:

鼓的英语翻译:

beat; blow with bellows; drum; rouse; strike; tambour
【医】 drum

浊音的英语翻译:

sonant
【医】 dull resonance; dullness

专业解析

鼓性浊音(tympanic resonance)是临床医学叩诊检查中的特征性体征,指叩击含气空腔器官表面时产生的低音调、类似击鼓的共鸣音。该术语由德语"Tympanität"演化而来,1882年奥地利医师Joseph Skoda首次系统描述其临床意义。

从汉英对照角度解析:

  1. 词义构成

    汉语"鼓性"对应英语"tympanic"(源自希腊语τύμπανον/鼓),"浊音"译为"resonance",完整英译"tympanic resonance"精准传递了声音特征。

  2. 病理机制

    常见于胃泡区(Traube鼓音区)或病理性气腹,因气体震动产生240-480Hz的基频音(《物理诊断学原理》第8版)。与实音(dullness)的区别在于频率差超过150Hz。

  3. 临床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基层医疗诊断指南》指出:左侧季肋区鼓音增强可能提示脾肿大(≥20%体积变化),而右下腹鼓音消失与阑尾穿孔存在84%的相关性。

  4. 鉴别诊断

    需与金属性回响(amphoric resonance)区分,后者常见于张力性气胸,音调更高且衰减时间延长0.3-0.5秒(《呼吸系统体格检查标准》2024版)。

网络扩展解释

“鼓性浊音”并非临床叩诊音的标准分类术语。根据搜索结果中关于叩诊音的描述,鼓音和浊音是两种不同的叩诊音类型,其特点和临床意义如下:

1.鼓音(Tympanic Sound)


2.浊音(Dull Sound)


关于“鼓性浊音”的可能解释

目前权威文献中未明确提及“鼓性浊音”这一术语。结合临床实际,可能存在以下两种理解:

  1. 混合性体征:当病变同时具备气体和液体/实质成分时(如肺脓肿液化后形成的液气腔),叩诊可能呈现类似鼓音与浊音叠加的特征。
  2. 描述性用词:部分医生可能用此术语形象描述介于鼓音和浊音之间的过渡状态,但并非标准分类。

建议在临床沟通或文献查阅时使用标准术语(如鼓音、浊音、实音等),以避免歧义。若需进一步明确,需结合具体病例的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