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cute; scutum; scutum tympanicum; tympanic scute
鼓室盾板是耳鼻喉科及解剖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其英文对应为"scutum"(拉丁语原意为“盾牌”)。该结构位于中耳鼓室内,特指鼓室上壁(鼓室天盖)外侧部分的一块盾牌状骨性突起。以下从解剖位置、功能及命名依据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鼓室盾板属于颞骨鼓部的一部分,位于鼓室上壁与外侧壁的交界处。其形态呈薄片状,向前下方倾斜延伸,覆盖于听小骨(尤其是锤骨和砧骨)的上方。在临床耳镜检查中,鼓室盾板构成鼓膜松弛部上方的骨性边界,是识别中耳病变(如胆脂瘤)的重要解剖标志。
“盾板”的命名源于其形态学特征——该骨板呈扁平盾形,与拉丁语“scutum”(古罗马士兵使用的长盾)的物理结构高度相似。这一术语在影像学(如颞骨CT)及手术解剖中广泛应用,强调其防护功能与形态关联性。
注:由于专业医学术语的权威解释需基于解剖学教材及临床指南,建议直接参考《格氏解剖学》(Gray's Anatomy)第42版耳部章节或《颞骨影像学》(Temporal Bone Imaging)等文献。因现有公开网络资源缺乏对该术语的独立权威释义,暂无法提供可验证的在线参考文献链接。
鼓室盾板是耳部解剖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和功能可结合多个来源进行综合解释:
定义与位置
鼓室盾板(又称鼓室骨嵴)位于外耳道上壁内端与上鼓室外壁的交界处,由骨部结构形成。这一区域在冠状面CT影像中显示最清晰,常作为临床诊断的解剖标志。
解剖学特点
临床意义
鼓室盾板是上鼓室表皮样瘤早期侵袭的常见部位,因该区域骨质较薄且毗邻重要结构,病变易导致破坏。此外,其解剖形态在耳科手术(如鼓室成形术)中具有定位参考价值。
鼓室盾板是连接外耳道与上鼓室的骨嵴结构,兼具解剖学标志与临床病理学意义。如需更详细的影像学或手术相关解析,可参考耳鼻喉科专业文献或教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