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international monetary order
【经】 international currency
method; order; sequence; system
国际货币秩序(International Monetary Order)指规范全球货币体系运行的法律框架、制度安排与经济协调机制,其核心功能在于促进跨国贸易结算、维持汇率稳定并保障国际流动性。该概念在汉英词典中通常对应为"a structured system governing currency exchange rates, capital flows, and balance-of-payments adjustments among nations"(《牛津金融与银行词典》第5版)。
从历史维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3)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世界银行年报2024年指出该阶段"构建了战后国际经济复苏的制度基石"。1976年《牙买加协议》推动浮动汇率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5年特别提款权报告显示,当前体系更强调"市场调节与多边监管的协同作用"。
现代国际货币秩序包含三大支柱:
当前系统面临数字货币挑战,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研究指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可能重构跨境支付网络。世界贸易组织《2025全球贸易展望》强调,数字货币跨境协调机制尚未形成统一规则框架。
国际货币秩序是国际货币关系的系统性安排,涉及各国货币之间的规则、制度及协调机制。以下从定义、核心内容、历史演变和作用等方面综合解析:
国际货币秩序指全球范围内货币流通、汇率制度、国际支付清算等形成的规则体系,涵盖制度框架、机构设置及历史形成的惯例。其核心目标是保障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并为各国提供经济政策协调的基础。
当前,国际货币秩序面临数字货币兴起、美元霸权争议等新挑战,需通过多边合作推动改革。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机制,可参考来源网页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