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膜(periosteum)是覆盖在骨骼外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膜,由拉丁语前缀"peri-"(周围)和希腊语"osteon"(骨)组合构成。根据《格氏解剖学》描述,其组织结构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stratum fibrosum),富含胶原纤维和神经血管;内层为生发层(cambium layer),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负责骨组织的再生与重塑。
在生理功能方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指出骨膜具有三重作用:①通过Sharpey氏纤维锚定肌腱韧带;②输送营养物质至骨皮质;③作为骨骼损伤后的修复中心,其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梅奥诊所临床数据显示,骨膜损伤可导致骨不连(nonunion)等并发症,其神经末梢密度是骨折剧痛的主要诱因。
最新研究显示,骨膜在骨代谢疾病中起关键作用。《骨科研究杂志》2024年刊文证实,骨膜源性细胞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骨质疏松症的骨质重建过程。
骨膜是覆盖在骨骼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薄膜(关节面除外),在骨骼生长、修复和营养供给中起关键作用。
分层结构
分为外层的纤维层(含胶原纤维和神经血管)与内层的生发层(含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前者提供保护,后者参与骨形成与重塑。
分布特点
覆盖除关节面以外的所有骨表面,在肌腱、韧带附着处与骨组织融合。
骨科手术中需谨慎处理骨膜,过度损伤可能影响愈合。儿童骨膜较厚,修复能力更强,因此骨折恢复速度通常快于成人。
如需更专业的医学图解或具体病例分析,建议咨询骨科医生或查阅解剖学教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