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rinciple of inertia
be used to; indulge; spoil
elements; philosophy; principium; principle; theory
【化】 principle
【医】 mechanism; principle; rationale
【经】 ground work; principle
定义
惯性原理是牛顿力学第一定律的核心内容,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该原理揭示了物体固有的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inertia)。
汉英术语对照
物理本质与数学表达
根据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惯性原理的数学表述为:
$$
sum vec{F} = 0 quad Rightarrow quad vec{v} = text{constant}
$$
其中 $sum vec{F}$ 为合外力,$vec{v}$ 为物体速度。若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科学史背景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首次提出惯性概念(1638),后由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将其列为第一定律。中文“惯性”一词源于拉丁语“inertia”(惰性),由日本学者翻译后传入中国,20世纪初成为物理学标准术语。
现实应用
权威参考文献
注:引用来源均为物理学经典著作及权威机构公开文献,链接经核实有效(访问日期:2025年7月)。
惯性原理,又称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
定义
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力为零)时,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的物体继续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以原有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历史背景
数学表达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
$$
sum mathbf{F} = 0 quad Rightarrow quad frac{dmathbf{v}}{dt} = 0
$$
即速度$mathbf{v}$保持恒定。
现实意义
如需进一步探讨惯性在相对论中的拓展或具体应用案例,可提供补充说明方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