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latrine; pit privy
delve; hole; pit; tunnel
【电】 pits
"坑厕"是汉语中对传统旱厕的特定称谓,其英文可译为"pit latrine"或"dry toilet"。该词由"坑"(深穴)和"厕"(厕所)组合构成,指代通过挖掘地坑收集排泄物的卫生设施,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一、结构特性 采用地下储粪池设计,深度通常超过1.5米,利用自然渗透实现初级污水处理。典型构造包含蹲位板、通风管和防蝇盖等组件。这种简易卫生设施在中国农村地区沿用超过千年,据《中国卫生设施发展白皮书》记载,2010年前农村普及率曾达68%。
二、卫生演进 随着"厕所革命"政策推进,传统坑厕正逐步改造为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国家卫健委2023年报告显示,已完成1.2亿户农村厕所改造,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提升至76%。但部分偏远地区仍存在露天坑厕,这类设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传播风险源。
三、文化意涵 在民俗研究中,坑厕布局常体现风水观念,《中国建筑史》记载北方院落多将坑厕设于西南角,既遵循"坤位属土"的易学原理,又兼顾主导风向。这种空间安排至今影响着传统村落的建筑设计。
“坑厕”是传统厕所的一种形式,通常指以地下粪坑为基础、结构简易的厕所设施。以下是详细解释:
“坑厕”由“坑”和“厕”组合而成:
部分偏远地区仍保留坑厕,但通过加盖密封、定期清理等方式改善卫生条件,同时结合沼气池实现资源化利用。
如需更完整的定义演变或技术细节,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