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克里斯特勒氏法英文解释翻译、克里斯特勒氏法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Kristeller method; Kristeller's method

专业解析

克里斯特勒氏法(Christaller's Theory) 又称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是德国地理学家沃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于1933年在其著作《德国南部的中心地》(Die zentralen Orte in Süddeutschland)中提出的经典空间地理学理论。该理论旨在解释人类聚落(尤其是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级体系及其服务范围的形成机制,是城市地理学、区域规划和经济学的重要基石。其核心内容可概括如下:


一、理论定义与核心原则

  1. 中心地(Central Place)定义

    指为周边区域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聚落(如城镇)。中心地按提供的商品/服务等级(门槛值、服务范围)形成层级结构。高级中心地提供专业性强、门槛高的服务(如三甲医院、大学),低级中心地提供日常基础服务(如便利店、小学)。

  2. 六边形市场区模型

    克里斯塔勒假设地形均质、人口均匀分布,推导出中心地的最优空间结构为六边形网格。该形状能无缝隙覆盖服务区,同时最小化消费者出行距离,实现市场效率最大化。

    公式表达为:

    $$ K = frac{A_c}{A_m} $$

    其中 ( K ) 为市场区层级系数,( A_c ) 为中心地面积,( A_m ) 为次级市场区面积。

  3. 三原则(组织模式)

    • 市场原则(K=3):以服务范围最广为目标,高等级中心地支配6个低等级中心地(1:6关系)。
    • 交通原则(K=4):以交通线连接效率最优,高等级中心地位于交通干线交点(1:4关系)。
    • 行政原则(K=7):强调行政管辖的完整性,次级中心地完全隶属于高级中心地(1:7关系)。

二、关键概念解释


三、理论意义与应用局限

  1. 学术贡献

    首次量化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为现代城市体系研究、零售区位理论(如商圈分析)提供模型基础。

  2. 实践应用

    • 城市规划:指导商业网点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
    • 区域发展:优化城市群职能分工(如长三角城市群层级结构)。
  3. 局限性

    假设条件(均质平原、理性经济人)与现实不符;未考虑历史、文化、技术变革等因素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术语背景补充

“克里斯特勒氏法”为中文译名,其中“氏”指代理论创始人Christaller(音译“克里斯塔勒”),常见于早期地理学文献。现代学术文献多采用“中心地理论”或“Christaller's Central Place Theory”。


参考资料

  1.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中心地理论模型详解)
  2. Christaller, W. Central Places in Southern Germany. Prentice Hall, 1966.(原著英译本)
  3. 顾朝林.《城市地理学》. 商务印书馆, 2002.(中国城市体系实证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克里斯特勒氏法”是一个医学术语,对应的英文翻译为Kristeller method 或Kristeller's method()。可初步归纳以下解释:

  1. 定义与用途
    该方法可能用于妇产科领域,尤其是在分娩过程中,通过外部按压子宫底部辅助胎儿娩出。但需注意,具体操作细节需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确认。

  2. 相关术语辨析
    部分文献中可能将其称为Kristeller technique(),即“克里斯特勒氏术”,两者可能指向同一技术,仅翻译用词差异。

  3. 争议与风险
    尽管搜索结果显示该术语属于医学范畴,但需提醒:现代医学对类似操作(如子宫底加压)存在争议,因其可能增加产妇软组织损伤或胎儿窘迫风险,部分国家已限制使用。

  4. 权威性说明
    当前搜索结果来自普通词典类网站,权威性较低。建议进一步查阅医学专业文献(如《妇产科学》或国际临床指南)以获取准确技术定义及适应症。

若需深入探讨,请提供更多上下文或参考更专业的医学资料。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