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objective condition
在汉英词典中,"客观情况"对应的英文翻译为"objective circumstances"或"objective facts",指独立于个人意识存在的事实状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其核心要素包含三个层面:
事实基础性 基于可验证的观测数据或可重复的实验结果,例如经济统计报表中的GDP增长率。牛津英语词典将"objective"定义为"基于可观察现象而非主观观点"。
主体中立性 不受个人情感、偏见或利益影响的状态,如法律文书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描述,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对《民法典》第180条的解释。
时空限定性 特指具体时空维度下的存在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在疫情报告中使用的"epidemiological circumstances"即属此类客观表述。
该术语在法律文书中出现频率达23.7%(中国裁判文书网2024年度数据),学术论文中多用于描述实验控制变量(《自然》期刊方法论指南)。商务印书馆《汉英大词典》特别标注其适用于公文、科研及司法领域的情景化应用。
“客观情况”是一个常用短语,通常指独立于个人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事实、现象或环境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不受个人情感、偏见或主观判断影响的真实存在状态,具有以下特征:
维度 | 客观情况 | 主观认知 |
---|---|---|
存在基础 | 外部现实 | 个人意识 |
验证方式 | 科学测量/证据链 | 自我陈述/心理感受 |
变化特性 | 相对稳定 | 易受情绪经验影响 |
• 错误表述:"我认为这个客观情况..."(客观性排斥主观介入) • 正确用法:"根据审计报告显示的客观情况..."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具体语境中可能存在"相对客观"的情况,即通过多方视角验证后形成的共识性认知,这属于人类认知局限下的折中表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