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序逻辑阵列英文解释翻译、可编程序逻辑阵列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PLA;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
分词翻译:
可的英语翻译: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编的英语翻译:
plait; raddle; weave
程序逻辑的英语翻译:
【计】 program logic
阵的英语翻译:
a period of time; battle array; blast; front
【机】 array
列的英语翻译:
arrange; kind; line; list; row; tier; various
【计】 COL; column
【医】 series
专业解析
可编程序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 PLA)是一种数字集成电路器件,属于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早期重要类型。它允许用户通过编程来实现特定的组合逻辑或时序逻辑功能,在数字系统设计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与结构
PLA 由两个主要可编程逻辑阵列构成:
- 与阵列(AND Array):由可编程的与门构成,用于产生输入变量的乘积项(最小项)。
- 或阵列(OR Array):由可编程的或门构成,用于将乘积项组合成输出函数。
这种结构允许用户根据需求自定义逻辑表达式,实现从简单门电路到复杂状态机的功能。参见 John F. Wakerly 的《Digital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二、编程机制与功能特性
- 现场可编程性:早期 PLA 采用熔丝(Fuse)技术,通过烧断或保留熔丝连接来定义逻辑功能;现代版本多采用反熔丝或闪存技术。
- 逻辑实现能力:支持任意组合逻辑函数(通过与-或表达式)和有限状态机(通过附加触发器)。其灵活性源于乘积项共享机制,即多个输出可共用相同的与项资源。
- 容量限制:受限于固定数量的输入引脚、乘积项和输出引脚,适用于中小规模逻辑设计。典型结构如 16 输入×48 乘积项×8 输出。
三、典型应用场景
- 工业控制:用于实现传感器信号处理与执行器驱动逻辑。
- 通信协议转换:如 UART 数据帧的编解码电路。
- 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 CPU 指令译码器或地址译码单元。
早期代表器件如 Signetics 82S100(16×48×8),参见 IEEE 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对 PLA 架构的综述。
四、技术演进与定位
PLA 是更复杂可编程器件(如 PAL、GAL、FPGA)的技术先驱。其核心价值在于:
知识扩展:现代 FPGA 在 PLA 的与-或架构基础上,增加了可编程互连矩阵、嵌入式存储器等模块,实现百万门级系统集成。参见 Xilinx 公司技术文档《FPGA Architecture Overview》。
网络扩展解释
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是一种通过编程实现特定逻辑功能的数字集成电路器件。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基本结构
PLA由两个可编程的阵列构成:
- 与阵列(AND Array):由多个可编程的与门组成,用于生成输入变量及其反相的逻辑乘积项(即“与”操作)。每个与门的输入可通过编程选择连接哪些变量。
- 或阵列(OR Array):由可编程的或门组成,将“与阵列”输出的乘积项进行逻辑或操作,形成最终输出逻辑函数。
2.工作原理
- 输入信号通过可编程的“与阵列”生成中间乘积项,再通过“或阵列”组合成输出逻辑表达式。例如,逻辑函数$F = (A cdot B) + (C cdot overline{D})$可通过编程对应的与门和或门实现。
3.类型
- 组合型PLA:仅实现组合逻辑功能,无存储单元。
- 时序型PLA:包含触发器或存储单元,可处理时序逻辑(如计数器、状态机)。
4.特点与优势
- 灵活性:通过编程可重构逻辑功能,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 高效性:相比固定逻辑器件(如PROM),PLA仅生成所需乘积项,减少资源浪费。
- 复杂度支持:可处理多级逻辑和复杂布尔函数。
5.应用领域
- 逻辑控制器、运算器设计;
- 数字系统原型开发、定制化逻辑电路实现;
- 早期计算机硬件中的逻辑功能模块。
与其他器件的区别
- PROM:仅“或阵列”可编程,而PLA的“与阵列”和“或阵列”均可编程;
- FPGA:PLA结构更简单,适合中小规模逻辑,而FPGA支持更复杂的可编程逻辑和时序控制。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编程方法或应用案例,可参考电子工程世界等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