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勘误表(Errata)是出版物中用于更正已发现错误的正式列表,通常由出版社或作者在书籍、期刊等印刷品发行后发布。其核心功能是修正文本中的印刷错误、事实性错误或表述疏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如下:
“勘”指校对、核查,“误”指错误,“表”即表格或清单。合指“校正错误的表格”。
Errata(单数形式为 erratum),源自拉丁语,意为“错误”或“疏漏”。该词在学术出版、技术文档领域通用,强调对已发布内容的官方更正 。
勘误表需由出版方或作者正式发布,具有法律和学术效力。例如,学术期刊的勘误表需遵循《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指南》,修正后不影响原文结论 。
包括但不限于:
✓ 印刷错误(如错别字、页码错误)
✓ 数据或公式更正(常见于科技文献)
✓ 图表标注修正
✓ 参考文献遗漏补充
ISBN国际标准书号系统要求,若图书存在重大错误,需通过勘误表声明并更新元数据(ISO 2108:2017标准)。
根据《芝加哥手册格式指南》(Chicago Manual of Style),勘误表必须独立编号并与原文关联,避免混淆读者引用 。
勘误表(Errata)通常由出版社主导,针对非作者过失的印刷错误;更正声明(Corrigendum)多由作者发起,用于修正自身学术错误。
补遗用于补充新内容,而非修正错误(如新增研究数据)。
(注:以上链接为示例性引用,实际发布时需验证有效性)
“勘误表”是出版物中用于更正错误的对照表格,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勘误表(拼音:kān wù biǎo)指附在书籍、文件或印刷品中的清单,专门列出已发现的错误及对应的正确内容。其核心作用是帮助读者修正内容中的文字、数据等错误。
“勘”指校对、核查,“误”即错误,组合后强调通过核查纠正错误的过程。该词多用于正式文本,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