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end with; defy; fight; refuse; repel; resist
【医】 Adv.; contra-; ob-
【化】 moldin; mycin
抗霉菌素(Antimycotic)指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霉菌(真菌)的化学物质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由霉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要点:
术语定义与作用机制
在药学领域,"抗霉菌素"特指通过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如与麦角固醇结合)或干扰其代谢过程来实现抑菌或杀菌效果的化合物。该术语区别于"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强调对真菌病原体的特异性作用 。
临床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癣菌病(如足癣、甲癣)、深部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曲霉病)以及农作物真菌病害防治。代表药物包括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唑类(如氟康唑)等 。
中英文术语对照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微生物学名词"章节的术语规范。
典型药物举例
药物类别 | 代表药物 | 作用目标 |
---|---|---|
多烯类 | 两性霉素B | 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 |
唑类 | 克霉唑 | 羊毛固醇14α-去甲基化酶 |
烯丙胺类 | 特比萘芬 | 角鲨烯环氧化酶 |
权威来源参考:
抗霉菌素是一种广谱性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其核心机制是通过抑制病原菌的蛋白质合成来阻止病害发展。以下是具体解析:
性质与作用
属于内吸性农用抗生素类药剂,能渗透植物组织内部,阻断病原菌(如真菌)的代谢过程。对白粉病等病害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蔬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病害防治。
适用病害范围
主要针对白粉病(如瓜类、豆类等作物的白粉病),网页提及对粮食作物病害也有效,但未具体说明病害种类。实际使用中可能还涉及其他真菌性病害,需根据作物类型调整。
使用方法
常见剂型为2%、4%水剂,可通过叶面喷雾直接接触病原菌,或采用灌根法从根部吸收传导至植株各部位,实现系统性防护。
注意事项
因搜索结果来自低权威性网页,建议结合具体作物病害咨询农技部门或参照农药登记证标注的适用范围,避免误用。此外需注意轮换用药,防止抗药性产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