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ntidysenteric; antidysentericum
contend with; defy; fight; refuse; repel; resist
【医】 Adv.; contra-; ob-
【医】 agent
抗痢剂(antidysenteric agent)是指用于预防或治疗痢疾及其相关症状的药剂,在医学和药理学领域属于抗感染药物的细分类型。该术语由"抗"(anti-)和"痢疾"(dysentery)组合构成,对应英文表达常见于《新英汉医学词典》等专业工具书。
根据《中国药典》第8版定义,抗痢剂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世界卫生组织《腹泻治疗指南》指出,现代抗痢剂应用需遵循两项原则:细菌性痢疾优先选择敏感抗生素,而病毒性腹泻则需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发布的用药指引显示,盐酸小檗碱片和诺氟沙星胶囊仍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常用抗痢剂,但需注意耐药性监测。
注:本文参考来源包括国家药典委员会官网公开文档、WHO技术报告及CDC年度流行病学报告等权威文献。
“抗痢剂”是一个医学术语,主要用于描述治疗痢疾的药物或成分。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分解
英文翻译 直译为antidysenteric 或antidysentericum,属于专业医学词汇,常见于药物分类或文献中。
用途 抗痢剂主要用于抑制或治疗细菌性痢疾(如志贺氏菌感染)或阿米巴痢疾,可能包括抗生素(如磺胺类药物)、止泻成分(如黄连素)等。
补充说明 由于该词属于专业领域,实际使用中更常见具体药物名称(如诺氟沙星、甲硝唑)。建议参考权威医学词典或咨询医师获取用药指导。
注:当前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如需更精准的医学定义,建议查阅《新编全医药学大词典》或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