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英文解释翻译、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

分词翻译:

聚的英语翻译:

assemble; gather
【建】 poly-

肌苷酸的英语翻译:

【化】 IMP; inosine acid; inosinic acid (IMP)

多的英语翻译:

excessive; many; more; much; multi-
【计】 multi
【医】 multi-; pleio-; pleo-; pluri-; poly-

胞苷酸的英语翻译:

【化】 CMP; cytidine monophosphate (CMP); cytidylate; cytidylic acid (CMP)

专业解析

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简称聚肌胞苷酸或 Poly(I:C),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双链 RNA (dsRNA) 分子。它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 定义与分子结构

    • 该分子由两条互补的核酸链组成:一条是聚肌苷酸链(Polyinosinic acid,简称 Poly I),由多个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单体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另一条是聚胞苷酸链(Polycytidylic acid,简称 Poly C),由多个胞苷酸(Cytidine monophosphate, CMP)单体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这两条链通过碱基配对(肌苷与胞苷配对)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模拟了病毒双链RNA的结构特征。
  2. 核心功能与生物学意义

    • 强效的免疫刺激剂: Poly(I:C) 最重要的特性是其能够强烈激活哺乳动物的天然免疫系统。它主要通过结合并激活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特别是 Toll 样受体 3 (TLR3) 和视黄酸诱导基因 I 样受体 (RIG-I-like receptors, RLRs,如 RIG-I 和 MDA5)。
    • 诱导干扰素产生: 激活上述受体后,会触发一系列信号级联反应(如 NF-κB 和 IRF 通路),最终导致细胞(尤其是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大量产生 I 型干扰素(IFN-α/β)和 III 型干扰素(IFN-λ),以及其他促炎细胞因子(如 TNF-α, IL-6, IL-12)。
    • 模拟病毒感染的“危险信号”: 由于许多病毒在其生命周期中会产生 dsRNA,Poly(I:C) 作为合成的 dsRNA,被免疫系统识别为“病毒入侵”的信号,从而启动抗病毒防御反应。这使得它成为研究抗病毒免疫应答机制的经典工具分子。
  3. 主要应用领域

    • 免疫学研究: 作为标准的 TLR3 和 RLR 激动剂,广泛用于研究天然免疫识别、信号转导、干扰素产生及抗病毒反应。
    • 疫苗佐剂: 因其强大的免疫刺激能力,Poly(I:C) 被研究作为疫苗佐剂(尤其是抗病毒疫苗和肿瘤疫苗),用于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抗肿瘤免疫治疗: 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肿瘤抗原提呈等方式,被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 抗病毒研究: 直接用于诱导细胞或动物产生抗病毒状态,或作为模型研究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4. 作用机制简述 当 Poly(I:C) 被递送到细胞内(内体中的 TLR3)或存在于胞质中(被 RIG-I/MDA5 识别)时,会启动信号通路:

    1. TLR3 通路: TLR3 识别内体中的 Poly(I:C),通过接头蛋白 TRIF 激活 TBK1/IKKε 激酶,进而磷酸化 IRF3,导致 IRF3 二聚化入核,启动 I 型干扰素基因转录。同时 TRIF 也能激活 TRAF6/TAK1,激活 NF-κB 通路,诱导促炎因子产生。
    2. RLR 通路: 胞质中的 RIG-I 或 MDA5 识别 Poly(I:C),通过线粒体接头蛋白 MAVS,激活 TBK1/IKKε 和 IKKα/β,分别导致 IRF3/IRF7 和 NF-κB 的激活,最终诱导干扰素和炎症因子产生。

来源参考:

  1.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模式识别受体综述)
  2. Journal of Virology (TLR3 和 RLR 信号通路研究)
  3.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疫苗佐剂与免疫治疗应用综述)

网络扩展解释

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通常缩写为聚肌胞苷酸,英文名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简称Poly I:C)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双链RNA分子,由多聚肌苷酸(Poly I)和多聚胞苷酸(Poly C)通过碱基配对形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结构


二、作用机制

  1. 诱导干扰素生成
    聚肌胞苷酸可模拟病毒双链RNA(dsRNA),激活人体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如TLR3),诱导大量干扰素(IFN-α/β)的产生。
  2. 免疫调节
    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促进抗体形成,并激活T细胞免疫反应。
  3. 直接抗病毒与抗肿瘤
    通过抑制病毒复制酶活性阻断病毒增殖;同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三、应用领域

  1. 抗病毒治疗
    用于带状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的治疗。
  2. 肿瘤辅助治疗
    通过增强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生长,如与化疗联用。
  3. 疫苗佐剂
    作为免疫增强剂,提升疫苗效果。

四、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化学性质或临床研究数据,可参考来源网页。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