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划线培养英文解释翻译、表面划线培养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surface streak cultivation
分词翻译:
表面的英语翻译:
surface; exterior; facade
【化】 surface
【医】 superficies; surface
划线培养的英语翻译:
【医】 streak culture
专业解析
表面划线培养(Surface Streak Culture),是微生物学中用于分离纯化微生物样本的经典技术,其核心操作是将含菌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通过有规律的划线操作,使微生物细胞逐渐分散,最终形成单个菌落。
一、操作原理与步骤
- 接种环取样:用灭菌的接种环蘸取混合菌液或样品悬液。
- 分区划线:在琼脂平板表面分四区(或三区)划线(图1)。首区密集划线后,灼烧接种环冷却,从首区边缘划出次区,重复至末区。通过稀释效应,末区可能获得单菌落。
- 培养观察:倒置平板于恒温箱培养,单菌落通常出现在末区划线路径上。
二、核心目的与优势
- 分离单菌落:通过物理稀释降低细胞密度,使单个微生物增殖形成独立菌落,便于纯种获取。
- 鉴定菌种形态:菌落形态(大小、边缘、颜色等)是微生物分类的初步依据(如区分细菌与真菌)。
- 简化后续操作:单菌落可直接用于染色、生化试验或分子鉴定。
三、应用场景
- 临床诊断:分离病原菌(如尿液标本中的大肠杆菌)以进行药敏试验。
- 环境微生物研究:分析土壤、水体中的菌群多样性。
- 食品安全检测:分离食品样本中的污染微生物(如沙门氏菌)。
四、技术要点
- 无菌操作:全程需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避免杂菌污染。
- 划线技巧:首区线条需密集,末区线条稀疏且不重叠,确保稀释梯度。
- 培养基选择:根据目标微生物选用特定培养基(如血琼脂用于链球菌)。
五、汉英术语对照
中文 |
英文 |
表面划线培养 |
Surface Streak Culture |
接种环 |
Inoculation Loop |
分区划线法 |
Quadrant Streak Method |
单菌落 |
Isolated Colony |
琼脂平板 |
Agar Plate |
参考资料
- 沈萍《微生物学实验》(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04-050722-3.
-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2nd Edition), Springer. ISBN 978-0-387-98771-2.
网络扩展解释
表面划线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用于分离和纯化细菌或酵母菌的一种经典技术,结合了“表面培养”和“划线法”的特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原理
- 表面培养:指微生物在培养基表面生长的培养方式,通常使用固体培养基(如琼脂平板)。
- 划线培养:通过无菌工具(如铂圈)蘸取菌液,在培养基表面以“之”字形或连续划线的方式稀释菌群,最终分离出单个菌落。
- 综合解释:表面划线培养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通过机械划线稀释菌液,使微生物分散生长,形成独立菌落的技术。
2.操作步骤
- 稀释菌液:用无菌水稀释原始菌液。
- 划线分区:将培养基分为多个区域,依次划线(如四区法),每划完一区需灼烧工具以进一步稀释菌液。
- 培养观察:经恒温培养后,末次划线区域会形成单一菌落。
3.核心目的
- 从混合菌群中分离纯培养物。
- 获得遗传一致的独立菌落,便于后续研究(如菌种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4.应用场景
- 临床微生物学:分离病原菌。
- 环境监测:检测样品中的特定微生物。
- 实验室研究:纯化菌株或验证菌种纯度。
5.注意事项
- 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 划线力度需均匀,确保菌液逐步稀释。
如需更详细的操作视频或图示,可参考微生物学实验手册或专业数据库(如、6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