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Taenia serrata
indention; serration
【电】 serration
tapeworm
【医】 cephalocyst; cestode; taenia; taenia-; taeniae; tape worm; tapeworm
teni-; tenia
锯齿状绦虫(拉丁学名:Hymenolepis diminuta)是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带绦虫科(Taeniidae)的一种寄生蠕虫。其名称来源于成虫体节边缘的锯齿状结构,英文常称为"rat tapeworm"或"dwarf tapeworm"(尽管后者更常用于指代Hymenolepis nana)。该寄生虫主要寄生于啮齿类动物(如鼠类)的小肠内,通过中间宿主(如甲虫、跳蚤)传播。成虫体长通常为20-60厘米,由数百个节片组成,头节具有四个吸盘但无顶突钩,这一特征可区别于其他近缘物种。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寄生虫病分部的分类标准,锯齿状绦虫的生命周期包含三个阶段:虫卵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拟囊尾蚴,终宿主经口感染后发育为成虫,最终通过粪便排出孕节片。其感染人类的情况属于偶发寄生虫病(accidental parasitism),多因误食含感染期幼虫的仓储害虫导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次要公共卫生关注物种,建议通过粮食储存卫生管理和啮齿动物防治来阻断传播链。
“锯齿状绦虫”这一名称并非标准分类学术语,但可能指某种绦虫因其形态特征(如节片边缘呈锯齿状)而得名。以下为综合解释:
基本属性
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包括人类)的肠道内,身体呈带状,由头节、颈部和多个节片组成。其幼虫(囊虫)多寄生于猪、牛等中间宿主体内。
形态特征推测
“锯齿状”可能描述其节片边缘的形态。部分绦虫的节片在脱离虫体或成熟后,边缘可能呈现不规则锯齿状结构,例如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的孕节片两侧常有凹陷,形似锯齿。
寄生与感染途径
人类感染通常因食用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肉类(如猪肉、牛肉)或接触被虫卵污染的环境。幼虫进入人体后发育为成虫,吸附于肠壁吸收营养。
症状与治疗
感染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粪便中可见白色节片。治疗以吡喹酮、甲苯咪唑等驱虫药为主,辅以南瓜子、槟榔等辅助疗法。
若需更具体的种类信息,建议查阅寄生虫学专业文献,或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确认该名称的指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