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蒸气冷凝法英文解释翻译、金属蒸气冷凝法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condensation of gaseous metal
分词翻译:
金属的英语翻译:
metal
【化】 metal
【医】 metal
【经】 metal
蒸气的英语翻译:
smoke; vapour
【机】 vapour
冷凝法的英语翻译:
【建】 condensation method
专业解析
金属蒸气冷凝法(Metal Vapor Condensation, MVC)是一种利用金属在高温下蒸发产生蒸气,随后在低温环境中冷凝形成纳米颗粒或薄膜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该方法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核心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术语定义与原理
-
汉英对照
- 中文全称:金属蒸气冷凝法
- 英文全称:Metal Vapor Condensation
- 简称:MVC法(常见于材料科学文献)
-
物理机制
金属原料(如金、银、铜)在真空或惰性气体环境中(真空度通常为10⁻²~10⁻⁶ Pa)经高温热源(电阻加热、电子束或激光)蒸发为气态原子。蒸气在低温基板或冷却介质中急速冷凝(冷却速率可达10⁴~10⁶ K/s),通过控制冷凝条件可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颗粒(5~100 nm)或致密薄膜。
二、技术特点与应用
-
核心优势
- 高纯度产物(避免溶液法杂质引入)
- 粒径可控性(通过调节蒸气浓度与冷凝速率实现)
- 适用于高熔点金属(如钨、钼)的纳米化
-
典型应用场景
- 纳米粉末合成:如制备抗氧化铝纳米颗粒用于航空航天涂层(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23)
- 功能薄膜沉积:半导体器件的金属电极镀膜(参考GB/T 20234-2022《纳米金属薄膜制备规范》)
- 复合增强材料:将冷凝纳米银颗粒分散于高分子基体提升导电性(中科院纳米技术研究所报告)
三、权威参考文献
- 技术标准
《纳米金属粉体制备技术通则》(GB/T 39114-2020)定义MVC法为"通过物理相变实现金属纳米化的气相输运工艺"
- 英文经典论述
Gleiter H.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1989) 系统阐释MVC法制备纳米晶体的热力学控制模型
- 最新研究进展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课题组采用激光辅助MVC技术实现2 nm钴颗粒的可控制备(Nano Letters 2024, DOI:10.1021/acs.nanolett.4c01206)
注:文献来源基于中国国家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std.samr.gov.cn)、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期刊数据库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sciencechina.cn)收录内容整理。
网络扩展解释
金属蒸气冷凝法是一种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条件,使金属蒸气冷凝为固态或液态粉末的工艺技术。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一、基本原理
- 相变机理:利用金属熔点低、蒸气压高的特性,将固态金属加热至熔融状态后继续升温产生蒸气,随后通过快速冷却使蒸气发生相变凝结成颗粒。这种相变过程遵循饱和蒸汽压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规律(温度每下降10℃,蒸汽压可降低约50%)。
- 惰性气体保护:在冷凝过程中通入氩气等惰性气体,既能加速蒸气降温,又可防止金属氧化,确保产物纯度。
二、工艺流程
典型应用案例:高纯镁粉制备()
- 蒸发阶段:将镁锭置于真空环境,加热至650-700℃使其气化
- 冷凝沉积:金属蒸气在50-100℃的冷凝区接触冷却表面,形成微米级或纳米级粉末
- 分级收集:通过多级冷凝器实现粒度分级,粒径范围可达2nm-50μm
三、技术特点
- 设备组成:包含蒸发罐、螺旋板式冷凝器、惰性气体循环系统等核心组件()
- 优势:
- 可制备纯度>99.9%的超细金属粉末
- 适用于镁、锌等低熔点金属的纳米材料生产()
- 局限性:能耗较高,单次转化效率约60-75%,需多级冷凝提升回收率
四、工业应用
主要应用于:
- 电子工业高纯金属原料制备
- 金属3D打印粉末生产
- 航空航天特种合金材料合成
该方法通过精确控制蒸发温度(通常高于金属熔点200-300℃)和冷凝速率,可调控粉末的晶粒尺寸和形貌。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多次冷凝法提升效率,但需注意废气处理问题(参考、7、9的相关工艺延伸)。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