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index format
【计】 X
form; pattern
【计】 format; format detail; formats
【化】 format
【经】 format; forms
变址格式(变址寻址模式)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汇编语言中的核心概念,指通过基址寄存器与偏移量组合计算内存地址的寻址方式。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
text{有效地址} = text{基址寄存器值} + text{偏移量}
$$
例如在汇编指令MOV AX, [BX+5]
中,BX寄存器的值加5构成最终访问的内存地址。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数组遍历、结构体字段访问等场景。根据《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David A. Patterson, John L. Hennessy著)的论述,变址寻址通过硬件直接支持数据结构的地址计算,显著提升程序执行效率。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体系结构公开课材料进一步指出,现代处理器通常配备专用地址生成单元(AGU)来优化此类操作。
变址格式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一种寻址方式的指令格式,主要用于通过基址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的组合计算内存地址。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变址格式(Indexed Addressing Mode)的指令通常包含:
公式表示为: $$ text{有效地址} = text{基址寄存器内容} + text{变址寄存器内容} $$
在汇编语言中,变址格式指令可能表现为:
LOAD R1, [R2 + R3]; R2为基址寄存器,R3为变址寄存器
某些架构(如x86)还支持带位移的变址:
MOV EAX, [EBX + ESI*4 + 10]; EBX为基址,ESI为变址,4为元素大小,10为位移
若需具体架构(如x86、ARM)的变址格式差异或更多实例,建议参考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或对应处理器的指令手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