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gross national product at factor costs
按成本要素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by Factor Cost)是经济学中衡量国民经济总量的指标之一,其核心在于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角度统计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该指标通过汇总生产过程中各类要素所有者获得的收入(如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进行计算。
其计算逻辑可表示为:
$$ GNP_{text{要素成本}} = text{工资} + text{利息} + text{租金} + text{企业利润} + text{间接税调整项} $$
公式中的间接税调整项用于剔除政府税收政策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使数据更真实反映生产要素的贡献。
该指标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区别在于:
实际应用中,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常将此类指标用于跨国经济结构比较。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发布的国民收入账户(National Income Accounts)是权威数据来源,其方法论参考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标准。
国民生产总值(GNP)按成本要素计算,是指从生产要素收入的角度核算国民经济的总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按成本要素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at factor cost),是指通过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实际成本总和来衡量的经济总值。它剔除了间接税和补贴的影响,直接反映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总和。
根据收入法,其计算可表示为: $$ GNP = text{劳动者报酬} + text{固定资产折旧} + text{营业盈余} + text{生产税净额(间接税-补贴)} $$ 其中:
该方法常用于分析生产要素分配结构,例如评估劳动、资本、土地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比较各国经济时,会参考此类数据以排除税收政策差异的影响。
需注意,GNP与GDP的区别在于是否包含国外净要素收入。例如,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利润计入中国GNP,但不计入GDP。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核算方法或国际对比案例,来源中的经济学教材或统计局官方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