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ryoglobulin
cold; cold in manner; shot from hiding
【医】 algor; cry-; crymo-; cryo-; krymo-; kryo-; psychro-
deep; heavy; sink
【医】 sink
globulin
【化】 globulin
【医】 fibralbumin; globulin
冷沉球蛋白(Cryoglobulin)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发生沉淀、温度回升后重新溶解的异常免疫球蛋白。该术语由"cryo-"(低温)和"globulin"(球蛋白)构成,特指这种温度敏感性蛋白的物理特性。根据国际医学分类,冷沉球蛋白可分为三型:
I型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或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占临床病例的10-15%。II型和III型属于混合型(含IgM和IgG),多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其中II型含单克隆类风湿因子,III型则为多克隆类风湿因子。
这类蛋白的沉积可引发冷沉球蛋白血症,典型症状包括雷诺现象(遇冷肢体发绀)、紫癜及关节痛。实验室检测需严格遵循37℃采血规范,样本需在37℃环境下分离血清后,置于4℃观察72小时以确认沉淀形成。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病理学指南,免疫固定电泳是分型鉴定的金标准,而治疗策略需结合基础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或淋巴增殖性疾病)制定。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类为ICD-10 D89.1疾病编码,强调其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联性。
冷沉球蛋白(简称冷球蛋白)是一种在低温下沉淀、加温后可溶解的病理性免疫球蛋白。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冷球蛋白在温度低于30-37℃(通常0-4℃)时自发沉淀,37℃时恢复溶解。这种特性使其在临床检测时需特殊处理:需在体温条件下采血并保持37℃环境送检。
根据免疫成分分为三型():
Ⅰ型(单克隆型)
Ⅱ型(混合单克隆型)
Ⅲ型(多克隆型)
冷球蛋白血症可引发血管炎性病变,典型表现包括:
诊断需结合冷沉淀比容(>1%持续1个月)及临床表现。根据病因分为:
需排除冷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复合物等其他低温沉淀蛋白的干扰。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综合判断。
(注:如需完整诊断标准或分型案例,可参考医学检验指南或血液科专科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